袭警罪的间接故意犯罪是指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11 03:23:59
378 人看过
关于袭击警察罪中涉及到的间接故意犯罪,其具体范畴就是指被告人清楚地知道自身的行为有可能导致袭击警察恶劣事件的发生,然而却对此持放任不管的态度,任由该种潜在危险性的结果最终发生实现。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人在与警察产生冲突的过程中,并未怀揣着积极主动地去袭击警察的明确意图,但是他对于可能会给警察带来伤害的行为后果,却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袭警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犯罪嫌疑人故意袭警袭警罪怎么判
317人看过
-
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494人看过
-
袭警罪的人民警察是指哪些人
203人看过
-
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吗
356人看过
-
袭警罪中的袭警指什么人
376人看过
-
袭警罪的故意形态犯罪如何认定
196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犯罪的故意有哪些类型?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14我国《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
间接故意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间接故意犯罪中的故意犯罪是怎么认定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5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其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须持放任其发生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对明知可能发生的结果既不是希望其发生,也不是希望其不发生,而是任其自然,发生不发生都无所谓。 2、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仅限于明知“可能发生”一种情况。 3、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
-
故意犯罪说的间接间接的故意犯罪怎么构成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5其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明知其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三,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此,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而言之,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加以放任,就是间接故意。
-
袭警罪的指导意见是怎么样的四川在线咨询 2023-02-11袭警罪的指导意见是明确规定应当根据行为人的动机,行为方式,行为场合,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等相关的因素,准确的判断袭警罪。公安机关必须要严格依法办案,同时要确保案件的定性是非常的准确的。
-
间接故意犯罪的构成条件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3-09-20间接故意是不存在犯罪未遂的。根据《刑法》对于犯罪未遂的相关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间接故意的犯罪人主观上没有希望的态度,因此没有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也就不构成犯罪的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