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格式不标准,只要劳动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外,同时不具有法律法规禁止性条款,该劳动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1、缺乏法定形式要件的情形下订立的劳动合同。
2、主体资格不合格的情形下订立的劳动合同。
3、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4、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
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
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可以参照劳动合同法的第三十九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
合同不符合格式是否有效?
58人看过
-
不符合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意义
201人看过
-
主体不合格的工程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470人看过
-
格式合同一般具有怎样的法律效力
136人看过
-
承诺书是否在劳动合同外具有法律效力?
60人看过
-
有效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无效劳动合同吗?
434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劳动合同的形式及内容,对劳动合同效力有约定和约定是否有法律效力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24《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所谓合法就是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首先,劳动合同的形式要合法,如除非全日制用工外,劳动合同需要以书面形式订立,这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形式的要求。如果是口头合同,当双方发生争议,法律不承认其效力,用人
-
劳动合同条款没有约定劳动者的合同效力,不具有法律效力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08合同可以被认定为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
-
个人劳动合同的签订无效,公司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25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
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否有效江苏在线咨询 2022-08-03同事代签的劳动合同,需要自己授权或确认签字后,才有法律效力。 代签需要经合法授权或者在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经过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的他人代签的劳动合同有效。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
-
劳动合同到期,是否需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该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5一、劳动合同到期,是否需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时间,即为该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用人单位继续与劳动者保持劳动关系的,应当重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二、未续签劳动合同但劳动者继续工作是否认为原来的劳动合同持续有效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六条的规定以及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