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必须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同居以前一方所得的财产,解除同居关系后一方所得的财产,以及一方死亡后另一方所得的财产,都不属于共有财产。
二是必须依法归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并非当然归双方共同所有,法律规定归一方所有的财产,或者双方约定归各自所有的财产,不属于共同财产。
一、同居财产怎么分割
解除非法同居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所取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共同财产处理。同居期间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同时应适当考虑照顾妇女、儿童利益的原则。解除非法同居时,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适当予以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同居财产分割是指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按一般共同财产处理。同居期间的共同财产是指由双方共同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用于债务清偿的财产,主要包括:
(1)工资、奖金;
(2)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
(5)其他应当归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
二、法律依据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务,可按共同债务处理。同居期间所负的债务,是指双方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以及一方或双方治疗疾病等需要所负的债务。在同居期间,借款人只要是为了同居双方的共同利益,目的是为了同居生活的需要并用于同居生活、生产经营的,不管是以双方名义还是以一方名义与他人建立的债务关系,均应视为同居期间的共同之债。男女一方在同居前所负的债务,同居后与共同生活无关所负的债务可确认为个人债务。基于同居关系期间而产生的共同债务,双方应承担连带责任,即使一方死亡,另一方也应对全部共同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
认定夫妻共同财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有
314人看过
-
夫妻双方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确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310人看过
-
领取养老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316人看过
-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361人看过
-
强制拆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法定条件
395人看过
-
抵押权的实现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298人看过
结婚的登记流程有: 1、携带双方的居民身份证、双方的常住户口本、3张两寸近期的半身免冠红底合影照片到其中一方的户口所在的民政局进行办理; 2、民政局工作人员审查双方的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颁发结婚证。... 更多>
-
夫妻双方离婚必须具备具备一定的条件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29根据《婚姻登记暂行规范》第五十五条受理离婚登记申请的条件是:(一)婚姻登记处有管辖权;(二)要求离婚的夫妻双方共同向婚姻登记处提出申请;(三)双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四)当事人持有离婚协议,明确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并就子女抚养、财产、债务处理等事项达成协议;(五)当事人持有内地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中国驻外使(领)馆颁发的结婚证;(六)当事人各提交两张2寸单人近期半身免冠照片;(七)当事人持有本规
-
双方离婚,必须夫妻双方一方具备哪些条件?江西在线咨询 2021-04-251、两个人要一起到其中一个人(她/他)户口在的地方的婚姻登记处办离婚。(如果夫妻一方是现役军人,也可以在现役军人团以上的驻地登记处或者另一半的户口地的登记处)。2、两个人要一起去,一起申请,不能找人帮忙或者委托别人帮忙办理。3、申请离婚的两个人的所有需要的证件和证明材料都要齐全。3、夫妻两个人都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不是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过失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0一是该行为必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二是法律明确规定了该行为应构成犯罪。犯罪过失有两个基本类型,一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一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认识因素方面: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有所预见(认识),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根本没有预见(认识)。掌握过于自信的过失关键在于其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认识因素方面,二者虽然都预见到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对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
-
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方式必须同时具备?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2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方式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1)对医疗事故争议,医患双方不提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而是自行协商解决;(2)由医患双方共同书面提出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申请;(3)医患双方按照鉴定机构的要求提供鉴定所需要的病案资料、实物等;(4)接受鉴定机构的调查,如实提供相关情况。
-
双方约定调解的内容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7一、人民调解协议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年龄、职业单位或住址等自然情况。(2)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即当事人双方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过程,所争议的具体事项及内容,以及在该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各自承担什么样的责任。(3)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即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当事人在互谅互让、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就如何解决纠纷所达成的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