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作弊犯罪最长会被判刑7年有期徒刑。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规定处罚。
作弊犯罪的法律规定内容是什么
最新高考作弊入刑规定
《刑法修正案(九)》有关组织考试作弊罪条款将首次适用于高考,即: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教育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高考中各类违规行为,对于考试不诚信、违纪作弊的考生,将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资格或录取资格,视情节严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并将其违规事实记入考生诚信电子档案;已经入学的要坚决取消学籍。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处理。
当前考试作弊行为已呈现团伙化、产业化的特征,形成了制售作弊器材、考试前或考试中偷题、雇佣枪手做题以及销售传播试题、答案等的“一条龙”考试作弊产业链。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和互联网偷题、销售传播试题和答案的行为也很难被发现。可见,组织作弊行为已经严重扰乱考试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此,有利用刑事手段进行打击的必要。
根据新规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替考和被替考双方都构成犯罪,其构成要件没有情节或后果严重程度的限制,一旦实施替考行为双方都可定罪,表明国家法律为了维护社会诚信,依法惩治失信、背信行为,对替考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在我们国家,高考作弊是对于其他的考生来说非常的不公平的,而且也是属于一种违法违规的现象,对于社会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所以将其列入到刑事处罚的范围之内,一旦存在该行为,就必须按照刑事处罚来进行。当然了,也有追诉时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组织作弊犯罪,最长会被判刑多久?
440人看过
-
组织作弊达到多少金额要判刑呢?
456人看过
-
组织作弊罪最少是几人
305人看过
-
组织作弊罪可以判缓刑吗
398人看过
-
组织作弊罪的判决方式
160人看过
-
组织考试作弊罪一般判多久
434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组织作弊罪个人多少钱就一定会判刑天津在线咨询 2023-01-15组织考试作弊罪并不是数额犯,所以是否构成犯罪判刑不以数额为标准。 组织考试作弊罪,是指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行为,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组织考试作弊罪以及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概念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5组织考试作弊罪的规定如下: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八十四之一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
-
-
作弊罪的组织与定罪青海在线咨询 2024-11-21组织考试作弊罪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将会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实际量刑将根据多种因素决定,例如考试类型(如高考、公考、考研等重要国家考试)、犯罪情节(对考试秩序的破坏程度、获利数额、试题传播量)、获利数额、组织作弊的次数以及对犯罪行为的主观认识程度等。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
组织作弊会被判什么罪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14组织考试作弊罪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实际量刑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考试的类型(是否高考、公考、考研等重要国家考试)、犯罪情节(对考试秩序的破坏程度、获利数额、试题的传播量)、获利数额、组织作弊的次数、对犯罪行为的主观认识程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