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并且要求支付双倍工资。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假如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单位缴纳,甚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劳动没签合同应该怎么处理
1、劳动没签合同应该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要求支付双倍的工资。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未在入职后的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员工是可以要求双倍的工资待遇的,具体情况下可以协商进行处理,或者诉讼判决。
2、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未签订合同的争议解决途径有哪些?
292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未签订有没有解决途径?
389人看过
-
解决在工作中没有签订合同的问题
305人看过
-
合同到期未被续签的解决途径
108人看过
-
找工作的合同签订问题
404人看过
-
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两多工作时间如何处理?
467人看过
申请劳动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 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 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 更多>
-
劳动合同签订问题以及拖欠工资的解决途径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13若您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您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支付工资。为证明您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您需要提供以下证据: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以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 5.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未获得工资的解决途径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1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入职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用于保障自己各项劳动权益的依据。然而,在现实中,许多用人单位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在维权时缺乏证据依据,甚至可能承担不利后果。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途径维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向用工所在地劳动监察大队
-
企业未签订合同未购买保险的解决途径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1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自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就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至少应该各执一份劳动合同。 关于社保,在我国,社保属于政府强制性保险,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如果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公司也不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有效证据,向劳动
-
未签订合同的投资款项纠纷解决途径青海在线咨询 2024-11-2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未签订任何协议或合同的投资款项纠纷案件,可以在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合同义务履行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1. 原告需要向受诉人民法院提交详细完备的起诉状、副本以及相关证据资料。 2. 人民法院应对原告提交的各项文件和材料进行审查,若满足法定条件,应立即给予立案受理。 3. 在原告的起诉通知书副本被送到被告处之后,被告应有不少于三天
-
公司倒闭,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解决途径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第37条的规定,劳动者在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由于您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不能适用该条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您应得的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扣押工资的行为是不合理的。如果您不能与用人单位私下和解,您可以提请劳动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修正)》第38条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