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新规定:将加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由裁量权的监督
最高法院长周*代表最高法,并受最高检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两高”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情况的中期报告。他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两高将加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中法官、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依法监督,坚决防止发生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违法情形。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授权两高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决定》,授权在北京等18个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
所谓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量刑建议并签署具结书的,依法从宽处理。
周*透露,截至今年11月底,18个试点地区共确定试点法院、检察院各281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刑事案件91121件103496人,占试点法院同期审结刑事案件的45%。其中检察机关建议适用的占98.4%。
报告指出,试点中,检察机关对认罪认罚案件依法提出从宽量刑建议,法院的采纳率为92.1%。认罪认罚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占42.2%,不起诉处理的占4.5%;免予刑事处罚的占0.3%,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占96.2%。
周*说,对于认罪认罚案件,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平均用时26天,人民法院15日内审结的占83.5%,当庭宣判率为79.8%,速裁案件当庭宣判率达93.8%,刑事诉讼效率明显提升。
在报告中,周*也指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有的试点地区将“认罚”与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简单等同起来,或将“从宽”绝对化、简单化,对案件具体情节区分不够;试点工作整体推进不够平衡,有的地区试点案件数量偏少、比例偏低;办案规程、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周*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加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中法官、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依法监督,坚决防止发生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违法情形,确保公正廉洁司法。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探索完善认罪认罚案件的量刑标准,为检察机关更准确提出量刑建议、法院更准确裁量刑罚创造条件;正确处理赔偿和解与从宽处罚的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将赔偿与从宽完全等同起来。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条件解析
301人看过
-
公安机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72人看过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刑罚表现
229人看过
-
我国18城市将试点刑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235人看过
-
我国探索认罪认罚从宽的司法制度
198人看过
-
两高开展刑案认罪认罚从宽试点
177人看过
-
论国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定义?广东在线咨询 2021-10-21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即是对认罪认罚案件依法从简,从快,从宽处理,并将速裁程序纳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继续试点,速裁程序适用范围从原来的一年有期徒刑刑期以下刑罚的部分案件,扩大到三年刑期以下的各类案件。
-
累犯能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山东在线咨询 2023-10-171、我国刑法规定累犯不适用缓刑和假释,没有规定不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所以累犯可以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
新刑诉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0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
如何理解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17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新增加的内容。该制度包括“认罪”和“认罚”两个方面: 所谓“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 所谓“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确表示愿意接受司法机关给予的刑罚。 因此,对于认罪认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实体上、程序上依法从宽处理。
-
认罪认罚制度对刑罚量刑的影响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情况,人民法院在从轻处罚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人民法院可以减轻处罚。具体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那么在从宽幅度上应当体现差异。而对于那些认罪认罚但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以内从轻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