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商业竞争中如何判定商业秘密的不当取得
1.通过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的;
2.对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进行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的;
3.违反保密义务或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
【侵犯商业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成立
1.侵犯了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2.存在违反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自然人或单位。
4.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三、侵犯商业秘密应采取哪种方式处理
商业秘密被侵犯的维权措施有:
1.到人民政府监督检查部门投诉;
2.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到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以及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
-
什么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
172人看过
-
商业秘密与不正当竞争的联系与区别
123人看过
-
在商业秘密实施许可中商业秘密的保密
74人看过
-
商业秘密的特征与企业竞争力
293人看过
-
商业竞争不正当竞争的认定
167人看过
-
未涉商业秘密的劳动技能不构成不当竞争
144人看过
-
如何确认是否构成竞争中的商业秘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3-15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所作的定义是:所谓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包含两大部分,即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经营秘密又包括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经营方法等。从中可以看出客户资料虽然涵括在商业秘密里面,但并非所有的客户资料都能成为商业秘密,客户资料构成商业秘密应当具备几个条件: 1、不为公众所知悉:一本电话薄
-
在面对这个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问题的时候要如何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30一般分为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在申请专利之前,技术是用商业秘密保护的,客户名单等是典型的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的法律定义: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秘密是怎样规定的?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51.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本法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商业秘密的界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39条规定:“自然人和法人应有可能防止其合法控制的信息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以违反诚实商业行为的方式向他人披露,或被他人取得或使用,只要该类信息:(
-
企业不正当竞争时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09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对侵权物品作如下处理: (1)责令并监督侵权人将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软件及其他有关资料返还权利人; (2)监督侵犯人销毁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生产的、流入市场将会造成商业秘密公开的产品。但权利人同意收购、销售
-
如何有效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竞业秘密澳门在线咨询 2022-05-04商业秘密的保护,重在预防及注重细节管理 企业要提高保密意识,建立商业秘密保密机制,强化涉密人员的保密义务和责任,可通过与其签订保密协议、在劳动合同中增加保密条款等方式。比如:与核心员工进行的竞业禁止协议的签订,电脑硬盘的管理,离职前的交接,客户信息的集中管理等。竞业禁止协议固然重要,然而企业的消息:保密文化的建设、员工激励、对员工的信任,以及高管自身的职业操守的加强则更为重要。此外,还要注重营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