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征税款是因税收人员工作疏忽或者不熟悉税法等原因搞错征税对象、征税项目和应税数额等错误征税的行为,如该减免未减免、应少征却多征以及重复征收等。在该种情况下,如果税务人员坚持征税而引起抗拒缴纳的、不以抗税罪论处,如果使用暴力造成税务人员伤害的,可以按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抗税罪与一般拒不缴纳税款行为的界限是怎么样的?
两者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采取了暴力、威胁的方法。抗税罪是采取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而一般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并没有采取暴力、威胁的方法进行,多表现为无视税收法规,消极地拒不缴纳税款;以各种借口,采取软磨硬泡的方式,税务机关的纳税通知,拒不纳税;拒不依法办理纳税申报或提供纳税资料;或者因发生纳税争议而拒不纳税。对于一般的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应由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规处理,构成其他罪的按照其他罪论处,但不能以抗税罪论处。《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5条规定,抗税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应缴的税款,并处以拒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
因此,两者的界限在于情节是否轻微。犯罪情节可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暴力程度、后果以及威胁的内容;二是拒缴税款数额大小及抗税次数的多少。如只有一般推搡等行为、未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或只有一般威胁言词的;或者数额小且是偶尔为之的,可认为属于情节轻微而不构成犯罪。
综合上面所说的,抗税罪就是对于有缴纳税费的公民而拒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所造成的犯罪行为,一般在处罚上面就会按照所缴纳的金额,以及造成的情节大小来进行判决,而且本罪的主观表现为直接故意,如果不是故意的行为,是不会构成此罪的。
-
抗税罪与一般拒不缴纳税款行为的界限是怎么样的?
187人看过
-
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认定和处理
439人看过
-
偷税、骗税与抗税的界限
290人看过
-
对于使用暴力威胁性侵的处置方法?
387人看过
-
抗税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
422人看过
-
以暴力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如何处罚
482人看过
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就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报的一种法定手续。 税法规定,纳税人不论税务机关采取何种征收方式征收税款,均必须按期向税务机关报送统一格式的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如实填报纳税事项,准确计算应纳税款,税务机关据... 更多>
-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否会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后果?上海在线咨询 2022-05-0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 第六十七条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
-
妨害公务罪与抗税罪的界限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21、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 妨害公务罪与抗税罪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的手段,主观上都出于故意,其不同之处在于: (1)主体要件不同。妨害公务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抗税罪的主体要件是特殊主体、只有负有纳税义务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个人或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才可以构成。 (2)主观目的不同。妨害公务罪目的在于使国家工作人员
-
抗税罪与逃税罪的界定问题湖南在线咨询 2024-12-12根据以下标准: 1. 责任主体不同。抗税罪是指个人和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而逃税罪则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及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 行为表现不同。抗税罪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而逃税罪则表现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3.
-
抗税罪与一般拒不缴纳税款行为的区别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13抗税罪与一般拒不缴纳税款行为的区分关键在于是否采取了暴力、威胁的方法。抗税罪是采取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而一般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并没有采取暴力、威胁的方法进行,多表现为无视税收法规,消极地拒不缴纳税款;以各种借口,采取软磨硬泡的方式,抵制税务机关的纳税通知,拒不纳税;拒不依法办理纳税申报或提供纳税资料;或者因发生纳税争议而拒不纳税。对于一般的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应由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规处
-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与煽动民族歧视罪的界限是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41、主要表现为:一是侵犯的客体不同,后者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和民族闭结,二者煽动的内容不同,三是主观力而不同,后罪一般以激起民族歧视为目的。 2、如果以煽动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的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激起民族歧视,应按想像竞合犯的原则从一重处断,以煽动民族歧视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