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是否承认子女享有集资房居住权
民法典规定,父母有抚养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子女的义务,如果子女不能独立生活的,对父母的集资房享有居住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居住权的定义】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的抚养义务和子女的赡养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二、购买集资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为了谨慎起见,在集资房的购买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别买违章建筑集资房。如果是违章建筑,那就意味着自己花钱买下的房子本身就是违法的,没有法律保障,所住的房子会有随时被拆掉的风险。
2.为了避免不应有的损失,看清市政规划,向开发商询问是否办了报建手续。有无建筑规划许可证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建筑一定会在红线内建房,而符合市政规划的集资房用地还是获得政府保护的。
3.要找专业开发商。了解集资房开发商的的背景十分重要,这是让自己的各方面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的重要关键。
三、集资房与商品房的区别是什么
集资房与商品房的区别:
1.集资房是指通过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住宅合作社来组织建设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既定范围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宅问题所建造的房屋;
2.商品房是房产商通过取得出让土地所建造的用于市场买卖的房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
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
(四)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二节 房地产转让 第四十五条 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n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n (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n (三)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n (四)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n 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n 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
-
民法典中农村祖产房子是否有居住权
446人看过
-
民法典享有居住权的房产能否抵押
177人看过
-
民法典中房子钱给儿子儿媳的是否有居住权
177人看过
-
继子女是否可以享有父母在民法典中的继承权?
471人看过
-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不享有继承权的是谁,民法典中未婚同居是否享有继承权
323人看过
-
民法典中老公婚前房屋产离婚后是否享有居住权
334人看过
-
民法典是否承认居住权,有哪些规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21民法典承认居住权。法律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等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具有人身专属性。
-
未婚子女享有居住权吗?是否有权有房产证?安徽在线咨询 2023-10-24未婚子女可以拥有居住权。未婚子女可以依照合同约定取得居住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取得居住权、可以依照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居住权、可以因取得时效的经过取得居住权。关于未婚子女是否拥有居住权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租房子居住权到底是否享有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27租房子可以设立享有房子的居住权。承租人对出租人名下的房产不直接享有居住权,但在与出租人签订居住权合同并完成登记的情况下可以享有对该房占有、使用等用益物权。
-
民法典中事实婚姻是否享有继承权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13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事实婚姻不享有继承权,只有办理了结婚证的,双方才确立婚姻关系,成为法律上的夫妻后才享有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条: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
-
民法典规定农民怎么享有居住权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25民法典规定农民可以依照合同约定取得享有居住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取得享有居住权、可以依照遗嘱等法律行为取得享有居住权、可以因取得时效的经过取得享有居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