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出现了下列两种情况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可以让与或继承:一种情况是赔偿义务人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另一种情况是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该精神损害抚慰金。
对于第一种情况,即出现赔偿义务人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的情况。1.承诺的主体应当为赔偿义务人,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代赔偿义务人作出该承诺,除非其受赔偿义务人的委托后以赔偿义务人的名义作出该承诺。否则,该承诺为无效,不能约束赔偿义务人。承诺的对象则为赔偿权利人,实践中,赔偿义务人有时通过他人向赔偿权利人作出承诺的意思表示,只要符合本条所规定的承诺的其他几个要件,亦可认定承诺的效力。2.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承诺一定要以书面方式,否则即为不符合规定的条件,该承诺同样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实践中该书面方式既可以是赔偿义务人单方面向赔偿权利人作出的书面承诺,亦可以是双方达成的赔偿协议书。3.承诺的内容必须明确和具体,即赔偿的性质必须明确表明为精神损害赔偿,且必须明确相应的数额。有人认为,只要承诺书或者赔偿协议书中明确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即使没有约定具体的数额,也可以作为约定明确具体来看待,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的规定来确定。笔者认为,承诺的内容必须明确和具体,其内容明确是指承诺的内容必须确定,而不能含糊不清;同时,承诺的内容具体要求承诺必须是最终的、无保留的。否则,这种意思表示不能算是明确和具体的。实践中,对承诺的内容必须明确和具体这一要求应当严格把握,防止因把握不严而出现滥用,把不符合承诺内容明确和具体条件的情况也作为符合构成要件来看待。如果赔偿义务人出具的书面承诺书或双方达成的赔偿协议书中,双方未明确赔偿的性质、金额,只要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引起争议的,都应当作为承诺的内容不明确来看待,视为赔偿义务人没有承诺。
对于第二种情况,即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该精神损害抚慰金。符合这种情况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即可转让或继承。
-
哪些情况下可以对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请求权继承
495人看过
-
精神损害抚慰金限制的影响:让与和继承的限制
274人看过
-
抚养权是否可继承精神损害抚慰金?
491人看过
-
哪些是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的主体?
342人看过
-
离婚应如何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477人看过
-
被继承人去世精神损害抚慰金能否继承
496人看过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因受害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格自由权等人格权利益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其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精神反常折磨或生理、心理上的损害(消极感受)而依法要求侵害人赔偿的精神抚慰费用。 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 更多>
-
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有没有办法继承?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5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形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根据以上规定,在医院肇事车主即以书面形式承诺给你朋友精神抚慰金2万元,此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已经变成了具体的财产债权,你朋友死亡后其继承人就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应当能够继承。
-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可以让对方提出交通事故精神损害抚慰金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15从理论上讲,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请求权是与自然人的人身不可分的、密切相关的一种权利,是自然人人身权受到侵害时的一种补救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是自然人人身权的延伸。离开了自然人人身,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就无从谈起。自然人的人身权,原则上由自然人本人行使,以保护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因此,最高人民法院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
儿子交通事故死亡,精神抚慰金是否可以让渡,转让或者继承的情况?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05精神抚慰金不可以让渡,转让,继承,所以你只能就你自己的精神抚慰金进行索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
-
-
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受理吗,精神抚慰金的方式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7一、交通事故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受理吗在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我国法律规定了具体的物质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但是如果被害人伤残或者死亡,对于被害人及其家属精神和心理上的打击也是很大的,我国法律只是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但是并未规定详细的标准和计算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