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改制中的几个难点问题探讨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6 00:50:19 418 人看过

近几年来,随着集体企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地方正在进行集体企业的改革,全面放开搞活企业。如何做好改革的法律服务和保障工作,推进改革的顺利进行,确保社会的稳定,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做好集体企业的改制,关键是职工权益的解决。从近年来集体企业改制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大多数是由于集体企业职工利益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从而导致职工因不满意利益分配和权利行使不断上访,并引起诉讼。职工权益的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产量化在集体企业改制中,均应给予职工经济补偿金,以保障职工利益。经济补偿金又是集体企业资产量化给职工个人时的重要标准。资产量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资产量化的受益人范围集体企业资产在进行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后,就应当在制定量化标准前确定资产量化受益人范围。资产量化受益人范围的确定是涉及到改制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确定集体企业资产量化受益人的范围?这要根据我国关于集体所有制的相关规定来界定。我国宪法将集体所有制称呼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望文生义即可知道确定这一范围时应当与劳动相联系。国务院《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第四条规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集体企业)是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前款所称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应当符合下列中任一项的规定:

1、本集体企业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2、集体企业的联合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3、投资主体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集体企业,其中前1、2项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应当占主导地位。本项所称主导地位,是指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占企业全部财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应不低于51%,特殊情况经过原审批部门批准,可以适当降低。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企业财产属于举办该企业的乡或者村范围内的全体农民集体所有,由乡或者村的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议)或者代表全体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行使企业财产的所有权。从以上两个条文的规定来看,确定集体所有权受益人范围主要根据行为和身份两个标准来判断。

第一、在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判断是否属于本集体企业劳动群众,主要是根据其是否仍然在本集体企业工作、劳动。如果其人已经离开该集体企业,到达别的企业或者部门工作,则不再属于本集体企业的劳动群众。对于已经离退休的职工,由于其已经根据企业交纳的社会保险金享受社会保障,或者由企业支付退休金得到了相关待遇,其自身亦未再在集体企业从事劳动,因而不应当属于受益人范围。

第二、在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判断是否属于本集体企业的劳动群众,主要是根据其身份来判断。身份判断又主要是根据其是否仍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成员,是否仍然拥有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户口。如果农民离开本集体经济组织,到城市打工,只要其身份没有变更为城镇人员,就仍然应当是该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劳动群众。造成这种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判断标准上的差异主要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户口制度的影响。本文不在此对此方面的弊端进行评判。因此,我们在判断受益人范围时,应当根据该集体所有制企业自身性质来界定。

(二)资产量化的标准资产量化的支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一些地方的规定中,要求由企业资产的净资产在解决完职工的相关福利待遇、预留必要的改制费用后,应当量化给职工。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改制分流中,规定按照职工平均工资或者企业平均工资进行支付经济补偿金。在集体企业改制中,应当根据集体企业自身所处的位置制定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比如国有大中型企业自己设立的集体企业就可依据国资委859号文件制定经济补偿金标准。而地方集体企业可以根据本地政府制定的相关规定制定资产量化标准。在本地没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参照国资委859号文件制定资产量化标准。由于集体所有制企业不仅是一种资合,更是一种人合和劳合;此外还由于集体企业由于历史较长、人员变化大,对于现有企业存量资产在进行量化时困难重重,矛盾突出,因此,在具体量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利益。集体企业在成立时一般既有国家投资,同时又有职工个人投资,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又存在集体投资的情况。在界定企业产权时应当充分体现投资者的利益。

第二、充分考虑对企业作出重大贡献人的利益。虽然集体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资产的归属,但是在对企业资产存量进行量化时不能不考虑到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所作出的贡献。适当考虑对企业作出重大贡献人的利益,不仅能充分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的尊重。

第三、充分体现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长期以来,人们把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片面理解为生产资料投入的结果,忽视劳动力的重要作用,投资收益过分地向生产资料所有者倾斜,劳动力除了工资收入以外,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而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不能有效的发挥。因此在集体企业股份制改制时必须确定劳动力的产权地位,必须承认在企业资产存量的形成中凝集着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并用资产的形式进行量化。这主要依据劳动者提供的有用劳动量和劳动工作时间来决定。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量化企业存量资产的又一关键问题。首先应当确定投资主体的种类,其次是确定企业存量资产中哪些属于投资主体的投入;对于增量资产和企业利润在进行界定时,由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即资合和劳合,劳动力价值在集体企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应当将劳动力产权和投资产权放在相对同等的位置,在对企业资产进行量化后,在受益人范围内实施具体量化。

二、职工股权设置及其行使建立科学的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机构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集体企业公司化改制只是集体企业走出困境的第一步,而非解决企业发展的万能钥匙。在进行公司股份制改制时应当建立科学的股权结构,既要考虑到发挥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防止一股独大,侵害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在建立科学的股权机构的同时必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合理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只有健全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运行机制,企业的持续发展才有制度作为保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7日 12: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集体企业改制相关文章
  • 国企改制的几个难题与对策
    一、全员持股的法律形式问题许多国企改制都是由国家将企业净资产卖给本企业职工,从而实现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带动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在操作中,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我国国营企业多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低薪制,职工手中积蓄不多。前些年又实行了住房制度改革,要求职工以现金购买住房,已经花去一部分或大部分积蓄。职工手中的钱不多,购买企业产权本身就有问题。现行做法是,全体职工将改制时解除劳动关系由国家发给的经济补偿金用于购买企业产权。实际上,国家也不用现金支付经济补偿金,而是用企业净资产折抵应付给职工的安置费,企业又将此安置费折算为职工的出资。职工购买企业产权后,企业就变成了全员持股或大部分职工持股。这时,职工就具有了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企业股东,另一方面又是在企业就业的劳动者。企业全员持股带来以下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股东人数众多,企业很难找到完全适合于自己的法律形式。1993年12月
    2023-04-29
    469人看过
  • 股权强制执行中的几个难点问题研究
    (一)股权冻结程序中送达对象规定不明确的问题根据《执行规定》第五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冻结股权的,应当通知有关企业不得办理转移手续。这里的有关企业范围并不明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冻结或强制转让股权问题的答复》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要求登记主管机关协助冻结股权的,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协助执行。实践中,人民法院冻结股权时一般只向被执行人,股份所在公司及工商行政部门送达。但对于一些特殊公司,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三资企业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这类公司的设立、变更、股权的转让等行为必须经过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人民法院也应当同时向这些审批机关送达协助执行裁定书,从而避免在法院冻结公司股权后,审批机关又下文同意对冻结股权进行转让情况的发生。(二)关于其他股东是否同意股权向外转让的答复期限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性和人合性的特征,当股东向公司股东以外的主体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为维护原股东之间的人合
    2023-06-21
    160人看过
  • 企业破产程序中债务纠纷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在企业破产案件审理中,债务纠纷问题较为突出,常常成为困扰企业破产案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破产财产总额的确定,影响分配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笔者从审理企业破产案的实践出发,结合破产法及法学相关理论,就企业破产程序中债务纠纷审理的几个问题,试作以下探讨。一、破产程序中债务纠纷的概念债务纠纷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就债的性质、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与否及债的额度确定或债的履行而发生的争议。本文所谓破产程序中的债务纠纷,是指破产财产管理人向破产企业债务人主张债权时与债务人就债的性质、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与否及债的额度确定或债的履行而发生的争议。作为债务纠纷,就必然具备相对抗的主体双方,清算组作为债权人是主张债权的主体,在债务纠纷的诉讼关系中,一般被列为“申请人”;债务人是对债务提出抗辩的主体,在这一诉讼关系中,一般被列为“被申请人”。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的合议庭,虽然在整个破产程序中居主导地位,但在处理
    2023-06-18
    252人看过
  • 改制分流操作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改制分流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具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些属于个性问题。根据为国企提供改制咨询的经验,我们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共性问题并给予启发式的解答,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改制企业改制后富余人员的安置我们认为,对于企业改制后的富余人员,最好的处置方式就是改制后通过新业务的开发和对富余人员进行转岗培训,吸纳富余人员。如果暂时没有开发出新的业务,也可以采取竞聘上岗、与岗位培训相结合、逐步分流富余人员的方式加以解决。2.改制企业对职工的历史欠账改制企业对职工的历史欠账问题,如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未退还的职工集资款等问题,应当在改制时以资产清偿,在职工自愿的条件下,改制企业也可以将未退还的集资款、医药费、工资等对职工的负债转为改制企业的股权。对于拖欠职工的各种社会保险,应在改制前予以补缴。3.改制后主体企业给予改制企业的扶持政策对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后的
    2023-04-21
    427人看过
  • 事业单位改制中各类负债的评估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改制是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制订了事业单位改制的操作办法。但由于各改制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有些具体情况,因现行规定不够明确,或评估人员理解上的偏差,致使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特别是在对于负债的评估及披露上,分歧更大。以下作一简析。目前资产评估机构在对负债进行评估时,一般以核实后的账面余额作为评估值。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负债都可以按核实后的账面值作为评估值,而应按负债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1.对己挂账多年的应付款项,经分析、函询及企业提供的信息,确定应付款项己确实无法支付时,包括负债人己死亡、破产、撤销的,在确定评估值时,应视为无需承担的负债,按零值计算。2.应付福利费项目期末余额为正数时,以账面值作为评估值较为合理;而当期末余额为负数时,从实际情况看,己支付的福利费,很少有可能收回,尤其是因医药费的支出超过己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时,实质上己构成净资产的
    2023-06-09
    342人看过
  • 民营企业改制上市申报中的法务要点探讨
    一、产权关系民企在创业初期,多有为避免歧视而寻求挂靠的作法。主要存在几种情况:(1)如仅是单纯挂靠,只需被挂靠单位出具相应证明,解除挂靠关系,明确其对企业资产并无实际所有权。(2)如国有企事业单位在民营企业创办过程中曾提供担保,且担保责任仍未解除,应尽快支付担保费用,偿还债务,结束担保关系。(3)如国有企事业单位确曾拨入资产,在双方无约定的情况下,可协商解决,否则依情况确认为债权或投资。对于只收取管理费等固定回报,不承担风险的,其实质为资金借贷,不为投资,其资金确认为企业负债,不为所有者权益。如其承担了风险,可界定为投资。以上操作,应取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核准并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二、出资手续问题(1)实物出资的,相关发票、运输单证、报关单据等能够证明产权关系的文件要齐全。(2)如股东把其他企业注销再入股,应确保已履行了必要法律手续,如是否公告、相关债权人是否同意(应有书面材料)、债务是
    2023-06-21
    197人看过
  • 国企公司制改革中的体制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最重大的举措是实施公司制改造。然而时至今日,当我们回顾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历程,却发现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国有企业并没因为改组为公司而转换其经营机制,其管理和效益并未象预想的那样得到改进,同时,原有的政企关系也并未由于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句话:公司制改造没有使国有资本经营从根本上改变“无人负责”的状况。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微观企业形态或是一种法律制度,公司制仅仅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工具,它既不会改变社会制度,也不会根本改变其所运作的财产的归属。但是,考察这一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其完善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公司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其所生存的经济体制环境。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公司制目前尴尬状况的原因不能仅从公司制本身去寻找,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应当放在公司制赖以生存的我国改革现
    2023-06-05
    225人看过
  • 企业改制上市的几点体会
    2001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转折之年。同时,中国证监会进一步加强监管,出台了一大批规章制度和指引,重点加强对投资机构、中介机构的监督审计,上市公司和其他证券市场主体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如下:L执行新会计制度:自2001年1月1日起,在原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要求的基础上,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使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更加真实,杜绝人为调整,压缩虚假因素非经常性损益的范围由中国证监会规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单独列示。公司资产置换重组所得,由原营业外收入转入资本公积,不再计入当年利润。近期重组超过净资产30%的公司,12个月内不得再融资或上市L加强现场检查:上市一年内,主承销商应当对上市公司进行回访,出具回访报告,重点关注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中国
    2023-05-02
    187人看过
  •  个人独资企业债务问题探讨
    个人独资企业债务清偿顺序为:企业财产→投资人个人财产,投资人承担无限责任。投资人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者仍应对存续期间的债务承担偿还责任,债权人五年内未提出偿还请求,责任消除。个人独资企业债务的清偿顺序应当先以企业财产进行清偿,如果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则投资人需要承担清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自然人投资,财产归投资者个人所有,投资者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第十八条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第二十八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者仍应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还请求的,责任消除。个人独资企业债
    2024-03-26
    156人看过
  • 对新保险法修改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对新法修改中两个问题的探讨新《保险法》的修改体现了从以事为本到以人为本,监管的目标要明确“为了谁”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的保险立法,在监管目标的问题上,无非是目标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或者是双重目标——维持市场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但重点都是保护消费者。本文就监管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个人的几个观点。市场行为监管需借鉴国外经验。关于市场行为监管,国外一般有五大机制:法律的保障,除了《保险法》以外,还有相关的一些法律也有相关的;制定市场行为手册,要么由监管层制定,要么行业自律;消费者教育,许多国家将此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对消费者教育有利于消费者自我保护,也迫使公司提高效益;保险公司的信息充分披露,包括合同签订前增强信息披露;公司一些非合规行为的纠正机制,如国外的投诉处理机制、投诉指数分析、损害赔偿机制等;消费者的隐私保护机制。严格实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这次新法修订,增加了对公司股东资质的要求、任职资格的
    2023-06-15
    265人看过
  • 关于破产案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破产案件的管辖权问题管辖是诉讼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有关破产案件管辖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企业破产法(试行)总则和民事诉讼法第19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中。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5条规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由该企业法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除了用词略有不同,两部法律对破产案件地域管辖规定的实质是一致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将债务人所在地规定为企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在上述司法解释中根据企业登记机关的级别对破产案件的级别管辖也作了原则规定,即“基层人民法院一般管辖县、县级市或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破产案件;中级人民法院一般管辖地区、地级市(含本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破产案件。”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民
    2023-04-29
    86人看过
  •  探讨企业管理中的劳动和谐问题
    企业劳动关系是指企业在劳动过程中,与员工之间所建立的依法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企业劳动关系是指企业在劳动过程中,与员工之间所建立的依法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 动 关 系 的 核 心 内 容 : 权 利 与 义 务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享有的待遇和保障,包括工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而义务则是指用人单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提供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
    2023-09-05
    109人看过
  • 企业改制上市几个法律问题分析
    设立,发行,上市,改制,股份公司,企业企业改制上市几个法律问题分析自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施行以来,根据证券法第11条的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必须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因此,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已从原先的审批制调整为核准制。核准程序实施后,取消了以前的指标分配、行政推荐的办法,企业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不再需要发行指标和政府推荐,从表面上看,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的“门槛”似乎降低了。特别自去年年初掀起的“二板市场”热,更使许多中小企业“蠢蠢欲动”,希望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走超常规发展道路,许多企业积极酝酿改制和股票发行上市。但是,自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在强调遵循市场规则择优核准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最近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的文件,对拟发行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改制等问题颁布指导意见,有的文件尽管现仍属征求意见稿,但基本上反映了管理层
    2023-06-09
    68人看过
  • 关于会计主体假定的几个问题探讨
    一、目前流行的几种观点什么是会计主体呢?目前理论届有以下几种观点:(一)会计核算对象的空间范围论。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主体假设主要是设定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即限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高级会计学》阎达五、耿建新、戴德明编著2003年2月8)。“所谓会计核算主体,是指会计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对此,企业会计制度明确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是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表明,会计核算是反映一个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既不包括企业所有者本人,更不包括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1(二)会计核算对象财产所有权归属论。这种观点认为,“会计主体假设的实质是界定会计核算、控制对象的财产所有权归属,而不是界定会计核算对象、控制对象的空间归属。这一实质无论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形成初期,还是在网络公司兴起的今天,都未发生改变。他们认为,会计主体假设起源于经营主体概念。
    2023-04-24
    203人看过
换一批
#改制重组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集体企业改制就是集体所有制经济通过改革,使其所有权属性改变。集体企业无论它处在那个行业,都应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或经济实体。 集体企业改制的收入不由国家分配,而应由集体企业自己决定分配方案。集体企业除按章纳税,将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交... 更多>

    #集体企业改制
    相关咨询
    • 那个集体企业改制员工安置方案的问题!!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20
      国有企业改革初期,“买断工龄”成为众多企业安置富余人员的一种办法,即参照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工资水平、工作岗位等条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企业与员工双方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一定数额的货币,从而解除企业和富余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把员工推向社会。时至今日,“买断工龄”根本违反劳动法,1999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也强调
    • 保定市竞秀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难点问题?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31
      保定市竞秀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剥离后的资产处理难,尤其是涉及到主辅分离的情况,将辅业资产交出去处理会非常难。另外让剥离出去的资产实现自负盈亏更难。如何实现资产优化,让改制和重组后的企业能够实现盈利或达到盈利的最佳点真正实施起来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企业资产重组的盈利预测或分析往往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资产评估报告等纸面材料作出的,而这些被依据的财务报表和资产评估报告自身也并非是
    • 村办集体企业改制存在哪些问题?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6
      依据国家政策的规定,参照国家制定的国营企业改制精神和具体操作规范,将一个曾经隶属于集体所有制资产的企业转变为股份制或其他私营成分的经济实体。
    • 法院受理企业改制中的问题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4
      因此,本案系由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主导下的企业改制所引发的劳动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的范畴。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四)项、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款(三)项、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二百零八条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遂裁定驳回原告左某的起诉。
    • 企业改制,集体企业的老职工住房安置问题找哪个部门解决?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03
      企业改制,集体企业的老职工住房安置问题找企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