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发表不当言论违法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4 23:25:38 217 人看过

一、公共场合发表不当言论违法吗?

在中国境内发布不当言论可能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为人作出严厉制裁。

倘若行为人为散布不实谣言,恶意编造险情、疫情或报警情况,或以任何方式刻意扰乱公共秩序,被认定为犯罪行为后将面临行政处罚,可能被判处五天至十日不等的拘留时间,并且需要缴纳最高额度为五百元人民币的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公共场合辱骂他人的治安处罚是如何的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在公共场合公然辱骂他人的,会被处以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会被处以5到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公共场合发表不当言论违法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4日 19: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会被判刑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网络言论侵权要到哪个法院起诉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此时作为受害一方肯定想到法院起诉维权,通常侵权案件的法院管辖地为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对于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秉持的原则是: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023-06-12
    355人看过
  • 微博发表不当言论会受到处罚吗?
    公民言论自由受我国法律保护,但是有一定限制。限制如下:1、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进行反政府、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定的煽动行为;2、不得损害社会整体利益;3、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4、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披露商业秘密。起诉微博上的谩骂造谣可以吗起诉微博上的谩骂造谣是可以的,达到立案标准还需要法院判决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起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
    2023-07-04
    138人看过
  • 是否会因发表不当言论而被拘留?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会不会被判刑,要依据情节而定,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此时作为受害一方肯定想到法院起诉维权,通常侵权案件的法院管辖地为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海外媒体负面言论背后的深意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专利申请量和质量的提高,海外企业和媒体出于对中国自主创新的恐惧和担忧,将矛头指向中国的专利制度,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他们提出“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性低,难以无效”,要求提高实用新型专利的创造性标准;并认为中国政府利用“审核标准不同”的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或偏袒国内知识产权企业。事实是,虽然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仅经过初步审查(其中包括明显实质性缺陷的审查),不经过检索即授予专利权,但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后出具的专利权评价报告、无效宣告中对于该实用新型专利是否符合授权条件的判断,其
    2023-07-10
    332人看过
  • 在网络空间发表违规言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在微信上遇到网络诈骗怎么做当事人在微信上遇到网络诈骗行为之后,应当及时保存证据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同时还应当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
    2023-07-14
    171人看过
  • 网络言论不当违反了什么法律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在我国法律上对于传播谣言又是怎么规定的呢?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4-11
    117人看过
  •  网上发表违规言论的认定依据
    在互联网上发布帖子可能涉及诽谤罪。诽谤罪是指利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诋毁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包括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在互联网上发布帖子可能涉及诽谤罪。诽谤罪是指利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诋毁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包括故意捏造并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情节严重的行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诽 谤 罪 行 为 标 准诽谤罪是指在未经证实的场合下散布虚构的事实、言论或图像,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虚假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 行为人具有散布虚假信息的故意;2. 散布的虚假信息必须属于不实言论或图像;3. 散布的虚假信息必须可能
    2023-09-12
    96人看过
  • 发表了不当言论如何进行治安处罚处理
    一、发表了不当言论如何进行治安处罚处理如果发表了不当言论的话,可以罚款五百元以上,或者进行五天到十天的拘留。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
    2023-10-18
    255人看过
  • 微信群发表不当言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需要。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微信群虽为网络虚拟空间,但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交往工具。微信群、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公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等网络空间同样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为所欲为、不加节制。在微信群、朋友圈中损毁他人名誉,构成网络名誉侵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对在网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发表不当言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斗殴的;(
    2023-05-06
    456人看过
  • 发表恐怖言论判几年
    一、发表恐怖言论判几年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会不会被判刑,要依据情节而定,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网络言论侵权要到哪个法院起诉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此时作为受害一方肯定想到法院起诉维权,但究竟去哪个法院起诉可能就没几个人可以准确说出,通常侵权案件的法院管辖地为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对于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秉持的原则是: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例如《
    2023-05-24
    237人看过
  • 网络公司如何正当表达商业言论
    2014年,此起彼伏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无疑是互联网领域的一大特色。百度、360、金山等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从3Q大战,到百度诉360插标及修改搜索提示词案,再到360诉百度360上传隐私吐槽大会等,各种类型的不正当竞争纠纷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商业言论不能突破正当的界限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的逐利本性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尤其是在超越时空界限的网络环境下,资本的逐利本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随着信息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逐渐商业化,并且不再处于放任自流的自在状态,华丽转身成为能够创造商业利益的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信息的竞争,拥有的有用信息越多,意味着获得的竞争优势越大。在网络经济形态下,对有用信息的占有更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未来。信息是自由的,不受厂家、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借助互联网,有用信息能快速广泛传播或共享,导致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振荡性。而在市场的刺激下,商业信息数量也
    2023-04-24
    256人看过
  • 发表不当言论被派出所传唤做笔录会留有案底吗?
    一、发表不当言论被派出所传唤做笔录会留有案底吗?传唤笔录不算案底。传唤笔录是在刑事立案后收集证据的一种刑事侦查手段。传唤,是指司法机关通知诉讼当事人于指定的时间、地点到案所采取的一种措施。普通传唤没有强制性,只能给规定时间让自己去。在被传唤后不去的时候,也许公安机关会适用拘传,那么不去也得去了。所以劝在被传唤后就自己主动去,免得被人戴上手铐押走。传唤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但刑事传唤必须是书面的。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派出所经常传唤需要积极配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需要传唤违法嫌疑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人民警察经出示人民警察证,可以
    2022-06-22
    230人看过
  • 说不当言论会被拘留吗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会不会被判刑,要依据情节而定,如果捏造、虚构事实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刑的。网络言论侵权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害不可估量,此时作为受害一方肯定想到法院起诉维权,通常侵权案件的法院管辖地为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一、诽谤污蔑罪构成什么罪名严重我国法律规定的罪行中,并没有诽谤污蔑罪,但有诽谤罪。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诽谤罪的立案标准就是“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对他人的人格、名誉造成损害”。也就是说诽谤罪必须要满足这三个条件:1.诽谤他人的内容必须是虚构的;2.对他们人格和名誉造成损害;3.情节严重,诽谤他人致他人精神失常或导致受害人死亡或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二、网上发表不正当言论违反什么规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
    2023-03-19
    451人看过
  • 什么是不当言论罪?
    不当言论属于侮辱罪或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构成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上述行为的,只有告诉相关部门的才给予处理,只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发布不当言论怎么处罚发表了不当言论的话,可以罚款五百元以上,或者进行五天到十天的拘留。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现实中发表不当言论的,都是要受到相关的处罚的。同时如果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话,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能会被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
    2023-07-15
    142人看过
  • 社交平台上发表不良言论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如有证据能够证明侵权,双方无法协商一致解决的,可起诉法院。即使在社交平台发布不实消息,哪怕指桑骂槐,若能对应当事人,造成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降低,依然构成侵犯名誉权。故意登录别人社交号是侵犯隐私吗故意登录别人社交软件号是侵犯隐私。不具有主观恶意的登录他人通讯账号,并不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同样是属于侵犯他人隐私。若是造成恶劣影响,或致重大损失的,则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
    2023-07-18
    23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在群里发表不当言论是否违法
      河北在线咨询 2024-03-09
      在群里发表不当言论是违法的。在群里发表不当言论涉嫌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可以对行为人处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会构成刑事犯罪。不仅造谣违法,传谣也违法,公安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专项行动的新闻通报会上称,群也是网上的公共场所,虽然对象是特定人群,但在公共场所如果传播谣言、虚假信息,未经核实,也是属于违法。
    • 律师公开发表言论应当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30
      律师对案件公开发表言论,应当依法、客观、公正、审慎,不得发表、散布否定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原则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不得利用网络、媒体挑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发起、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的组织或者支持、参与、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不得以歪曲事实真相、明显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方式,发表恶意诽谤他人的言论,或者发表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
    • 发表不当言论触犯了什么法律
      上海在线咨询 2024-09-28
      法律分析 发表不当言论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人若是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应当受到行政处罚,会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公共场所寻衅滋事是什么意思,公共场所发表言论的法律依据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0
      公共场所是指人群聚集,供人们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休息、文体娱乐、参观旅游及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共建筑物、场所及设施。“寻衅滋事”,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网络、联系方式、报纸、信函、微博、高音喇叭、音响设备、麦克风都是言论平台和工具,不是公共场所。用网络和微博发表言论跟用手机群发短信、发表言论是一个概念。网络、微
    • 社交场合发表个人言论不应触犯法律底线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1
      在有些人看来,微信朋友圈不过是相互了解和熟悉者的“小圈子”,针对一些事情和遭遇,发发牢骚骂骂娘,是不用担心“发酵舆情”乃至“引火烧身”的。而事实却未必如此,有道是“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是江湖”,圈外有圈、环环相连,只要你发了过激或过火的东西,可谓分分钟就能演变成“公共事件”。作为一种时兴的社交载体,微信朋友圈尽管可以无事不议、无话不谈,但也必须谨记一条遵纪守法的无形底线。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