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原股东隐瞒担保诈骗怎么处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8-03 17:52:54
336 人看过
在股份所有权转移过程中,原股东故意隐匿其所担负的担保义务并以此为手段来实施欺诈,这无疑构成了严重的法律违法行为。
首先,遭受欺诈之害的权益方完全有权利向人民法院或监管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要求撤销已经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
因为这种刻意隐瞒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商业道德和诚信原则,使接受转让的一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了错误的决策。
其次,原股东可能需要承担起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以弥补因自身欺诈行为给受让方带来的经济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隐瞒债务股权转让怎么处理好
490人看过
-
股权转让合同诈骗与隐瞒债务的关系?
228人看过
-
隐形股东转让股权有效吗,隐形股东转让的优势
54人看过
-
股权转让隐瞒债务是否构成合同诈骗
349人看过
-
股权转让的隐瞒债权问题
483人看过
-
股权转让后原股东的股权怎么分配
212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隐瞒债务的股权转让是不是诈骗股权转让合同诈骗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20不构成,隐瞒债务转让股权属于民事欺诈,不构成合同欺诈。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是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持有的股权为基础的买卖合同。因此,应适用《民法典》关于买卖合同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被欺诈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但我国《民法典》没有明确界定欺诈的概念。在实践中,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表达错误意思的,可以认定为欺诈。欺诈的构成要件主要有
-
股东隐瞒债权转让承担哪些责任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5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是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所持有的股权为标的的买卖合同。《合同法》规定:合同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具备欺诈情形的合同分为两类:一是以欺诈手段损害国家利益的,应为无效合同;另一种是以欺诈的手段订立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而是损害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可以按照可撤销合同处理。合同法规定,合同被确认无效
-
原股东转让股权时潜瞒债务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02原股东在股权转让时,隐瞒公司负有的债务而引起的纠纷。问题是原股东隐瞒公司债务,转让股权的原股东对股权转让前的公司债务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问题。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公司成立后,原股东对所持有的公司股权进行转让,原股东对股权转让前的公司债务不再承担付还义务。如果原公司股东转让股权时隐瞒公司债务,使受让方新股东的利益受损,原股东应当对受让股东承担合同的遐疵担保责任。
-
隐名股东股权转让合法吗隐名股东转让股权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03隐名股东股权转是合法的。名义股东处分其名下股权的可以参照认定为无权处分。换言之,隐名股东(实际投资人)是真正有权处分股权的人,其有权转让股权。
-
股东转让股权欠债,股东怎么处理股东转让股权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6股权转让--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股东权利的转让。公司运作中,常用的“出资转让”与“股份转让”,两者、同“股权转让”在使用时意思没有实质性差别,只是“股权转让”使用较少。出资是公司设立前出资人或股东的行为,公司一经成立出资人的出资即转化为公司法人财产,即出资财产的所有权转移,对应的,出资人获得的是股东权,而非财产,因此此时不是,也不可能转让“出资”,故法条上界定为“股权转让”在概念上是最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