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直接竞争对手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4:12:34 459 人看过

所谓直接竞争对手,是指生产经营同品类、同品种产品或服务,与本企业角逐共同目标市场,与企业构成直接竞争的关系的企业。

直接竞争对手的确定方法有哪些呢?

1、传统方法一般是根据产品形式、行业、品牌和消费愿望,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市场竞争,然后企业在同类型的市场竞争中确定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

2、一种方法是利用行业细分来确定直接竞争对手。行业细分是指根据细分标准对各个不同的竞争者、竞争产品和竞争范围进行划分。它可以帮助企业直接,准确地确定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从事的商业活动的界面,从而精确地定位直接竞争对手及竞争双方的相对位置。

如何做好企业竞争对手分析?做好竞争对手分析的主要步骤是怎样的呢?

1.确认本企业的竞争对手。

广义而言,企业可将制造相同产品的公司视为竟争对手。

2.确认竞争对手的目标。

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是什么竞争对手的利润目标是什么并注意竟争对手用于攻击不同产品市场细分区域的目标。

3.确定竟争对手的战略。

4.确认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势。

5.确定竞争对手的反应模式。

6.最后确定公司的竞争战略。

直接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于同行企业,表现为全方位的正面竞争势态,对手的强弱不仅直接影响到市场的需求状况,并且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0日 14: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竞争对手相关文章
  • 撕毁竞争对手广告犯法吗
    一、撕毁竞争对手广告犯法吗竞争对手的广告属于私人性质的,撕毁的话并不能成为狭义的违法,只是构成了民事侵权行为,可能会被对方追究侵权责任的。二、民法典不正当竞争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吗不正当竞争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认是否属于侵权,不正当竞争行为有:1、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2、商业贿赂行为;3、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5、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6、附条件交易行为;7、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8、损害竞争对手信誉的行为;9、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0、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11、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三、不正当竞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违法性2、侵权性所谓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权性,是指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了或者可能损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正当竞争行为采用不正当的
    2023-04-24
    322人看过
  • 在市场竞争中怎样发现竞争者
    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是最客观的:既考虑与本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相似性和替代性,更要考虑与本企业所欲满足的消费者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如若这两方面的程度都最高,便可以认定该企业为本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一)从本行业角度来发现竞争者由于竞争者首先存在于本行业之中,企业先要从本行业出发来发现竞争者。提供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或者提供可相互替代产品的企业,共同构成一个行业。如家电行业、食品行业、运输行业等。由于同行业企业产品的相似性和可替代性,彼此间形成了竞争的关系。在同行业内部,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就会引起相关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例如,如果滚筒式洗衣机的价格上涨,就可能使消费者转向购买其竞争产品波轮式洗衣机,这样,波轮式洗衣机的需求量就可能增加。反之,如果滚筒式洗衣机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就会转向购买滚筒式洗衣机,使得波轮式的需求量减少。因此,企业需要全面了解本行业的竞
    2023-04-24
    194人看过
  • 直接证据规定是怎样的
    一、直接证据规定: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接的,一旦收集到确凿的直接证据,案件的主要事实便可得到证明。因此,在司法和执法实践中,要重视直接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充分发挥其对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明作用以便迅速、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提高诉讼的效率。为保证直接证据的证明价值,充分发挥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作用,在运用直接证据时应遵守以下几项规则:1、严禁刑讯遏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一直接证据在实践中多表现为言词证据,其真实性、可靠性、稳定性较差,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从被讯问人或被询问人口中掏取直接证据,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目的也往往是为了获取直接证据,然而以上述非法手段获取的直接证据违背了陈述人的主观意愿,很难保证其陈述的真实性,且因其侵犯人权,为现代社会所不容。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
    2023-02-13
    66人看过
  • P2P恶意竞争利用搜索竞价劫对手流量
    我们的流量都被别的公司用搜索引擎竞价劫走了。谈起行业的营销竞争,深圳一XX平台营销总监不无抱怨地说。为了给媒体印证,该人士还专门用数个与公司有关的关键词演示,中国证券报媒体看到,点击之后果然进去的是别家的平台官网。这种遭遇并不罕见,XX金融总经理李直中透露,自家平台就曾饱受关键字恶意竞价之苦。在搜索XX金融出现的竟然是别家P2P平台。一旦某家P2P平台的网站品牌词被其他平台做了恶意竞价,很多对平台网址不熟悉的投资者,很容易被恶意竞价误导,进入了别家平台的网站,对自家网站流量的影响非常大。对此,XX之家专栏作者XX风举例,比如XX贷在官方网站做了引流频道,只要你搜索其他平台,例如是人人聚财,百度会出现人人聚财怎么样,人人聚财安全吗等标题,用户点击,结果发现页面跳到了XX贷网站。媒体照此输入后,与上述人士所说并无差异。相比恶意竞价,网络水军的成本就更加低廉。据了解,网络水军通常的做法是,利用各
    2023-04-24
    484人看过
  • 没办离职手续直接走会怎么样
    自动离职是指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时不履行解除手续,擅自出走离岗,或者解除手续没有办理完毕而离开单位。用人单位对擅自离职的职工可按旷工处理,给予除名。按照国家规定,自动离职的劳动者不享受任何待遇(企业将有权停止继续缴纳自离职工的社保及公积金)。一、劳动合同解除的形式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法律后果与终止劳动合同引起的法律后果大致相同。法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时,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在法定解除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可以不与另一方当事人协商,也无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就可依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合同。约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已经没有必要时,与另一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与法定解除不同的是,约定解除不能由一方自主决定,而必须是双方的行为,
    2023-02-24
    75人看过
  • 不办离职手续直接走人会怎样
    不办理离职手续直接走人,影响再次就业,有些公司招聘劳动者需要出具离职证明。离职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书面证明,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必须出具的一份书面材料。一、合同解除证明是单方面的吗不一定,劳动合同的解除也存在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的情况,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个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离职证明与解除合同的证明是完全不一样的证明材料;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和离职证明只有两个区别,区别如下:1、主体不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由用人单位依法出具的书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离职证明是由劳动者提出的。2、时机不同:解除劳动合同证明通常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依法办理完离职手续,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的。用人单位未出具,劳动者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出具。离职证明通常是依法提前三十日向用人单位出具的离职通知书。二、公司辞退员工还得开证明吗1、可以要求公司开具离
    2023-04-11
    125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竞争对手是指与本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其他企业或个人。他们可能提供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或服务,争夺相同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资源。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 更多>

    #竞争对手
    相关咨询
    •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直接是怎么样的?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9
      工商发改物价(某些地方物价和发改是一个单位)等等都有管理的具体领域,我国的行政执法很多方面是有点相互交叉的
    • 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直接是怎样的呢?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29
      工商发改物价(某些地方物价和发改是一个单位)等等都有管理的具体领域,我国的行政执法很多方面是有点相互交叉的
    • 竞争对手离职,竞争对手是不是管理者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10
      可以雇佣竞争对手离职的经理,但如果经理与前单位的竞业禁止协议有效,则不能雇佣。竞业协议的时效一般为两年,超过两年不构成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如果约定离职后两年内不在其他机构从事同类业务,但不禁止在同类机构从事其他业务,也不构成违约,可以就业。
    • 不正当竞争直接侵害是什么?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9
      有学者认为按照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有直接关系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六类:假冒行为;独占经营者的限定购买行为;行政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购买或者限制进入市场的行为;虚假广告;搭售;欺诈式有奖销售。值得探究的是针对上述六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性质是否都构成“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待商榷。我国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至十五条规定,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安全保障权、知情
    • 怎样确定不正当竞争诉讼法院?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1
      第五条的规定禁止了利用他人的注册商标,企业名称、姓名,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以及质量标志、产地标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类行为有多种称谓,主要有"仿冒行为"、"欺骗性交易行为"以及"市场混淆行为"。虽然该条款在反法实施以来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条文本身还是规定的实际适用都存在一些问题,也积累了可观的案例素材与执法经验供修订该条款时吸纳。 第九条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