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数额,应当以实施掩饰、隐瞒行为时为准。收购或者代为销售财物的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的,以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价格计算。
2、多次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未经行政处罚,依法应当追诉的,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3、通过犯罪直接得到的赃款、赃物,应当认定为犯罪所得。上游犯罪的行为人对犯罪所得进行处理后得到的孳息、租金等,应当认定为犯罪所得产生的收益。
已涉嫌构成犯罪。判决前只有律师才可以会见犯罪嫌疑人。通过会见面谈,认真了解罪名、整个案件的具体经过以及了解公安机关的讯问情况、公安机关掌握的材料情况,并尽量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律师会见后对犯罪事实及犯罪情节做出判断并及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如申请取保候审等;如果案件移送到了检察院、法院的话,辩护律师可以去检察院、法院阅卷,调取侦查机关所指控的本犯罪嫌疑人及其他同案犯的口供、书证、物证等相关证据,做深入研究后拟定好辩护方案,开庭的时候确定好为被告做无罪、罪轻、减轻、免除刑罚或者缓刑的辩护,维护被告的最大利益。
二、掩饰隐瞒所得罪主观方面有什么?
该罪的主观方面要求必须是一种明知,对于本罪的明知有两个方面必须注意:
一是明知的内容。应该是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为人知道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时,就应当认定其主观上是明知,而不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该物品是怎样的具体的犯罪所得,是如何所得,该物品具体是怎样的物品,有何价值等。
二是明知的程度。行为人明知的程度必须达到知道是他人的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而不能是一般违法所得。因而如果行为人只是知道该物品是他人违法所得,那么侵犯的将不再是司法秩序而是行政秩序,自然不应当构成本罪。
掩饰隐瞒所得罪的主观方面有两个,一个是明知的内容,知道该物体可能是犯罪所得,还为其销赃,买卖,转移的;另一个是明知的程度,若当事人只知道该物品是犯罪所得,需要按照行政秩序处理而不是司法秩序。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标准(掩饰隐瞒罪最轻量刑)
401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怎么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构成要件
104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数额标准,法律上如何认定
90人看过
-
怎样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数量?
286人看过
-
犯罪所得量刑标准:隐瞒与掩饰
82人看过
-
怎样确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罪责?
302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立案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将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修改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将罪名由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修改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立案标准,数额超过3000元的就可以立案。情节特
-
犯罪所得的掩饰隐瞒罪的定罪标准新疆在线咨询 2022-12-18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构成要件的主体要件内容如下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但是从理论上讲,本罪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实施人,即产生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实施人,而是帮助犯罪份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其他人。如果是上游犯罪行为人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则属于在犯罪后对赃物的处理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叫后续行为,为此前上游犯罪行为所吸收,不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中的明知、明知、隐瞒犯罪所得的认定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41、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中罪的”明知“,应当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两个方面。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1项规定:”认定窝赃、销赃罪的“明知”,不能仅凭被告人的口供,应当根据案件的客观事实予以分析。只要证明被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或者代为销售的,就可以认定。“据此,应当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中的”明知“,包括知道和
-
怎样认定掩饰隐瞒非法所得罪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26《》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隐瞒掩饰犯罪所得和隐匿所得量刑标准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7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标准有以下规定: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