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承继与企业改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1 11:03:44 50 人看过

劳动合同承继是指在发生企业分立、合并等企业主体变化的情况下,原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解除,由新企业替代原企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制度。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至此,劳动合同承继制度被确立为一种处理用人单位改制事务的基本制度。对此,应重点把握几点内容。

劳动合同履行主体变更

劳动合同的主体变化有两种形式:一是劳动合同主体自身发生了某种变化,如企业名称的变化、经营方向的改变;二是劳动合同主体变化涉及第三方。劳动合同的承继仅指后一种情况,只有存在着第三方的情况下才出现权利义务的承继。在改制、并购中通过分立、合并等形式,原有的主体可能消失,新的主体可能产生,劳动合同的主体发生某种实质性的变化。

合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合并为一个用人单位,包括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新设合并指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合并成为一个新的用人单位,原用人单位解散;一个用人单位吸收其他用人单位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用人单位解散,其权利义务一并由另一个用人单位承担。

分立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分立是指一个用人单位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分立包括创设式分立和存续式分立两种形式。创设式分立指一个用人单位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新的用人单位,原用人单位解散;存续式分立指用人单位分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新的用人单位,原用人单位继续存在。

可见,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分立的直接后果,是一部分劳动者要为新的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主体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劳动合同内容继续履行

在分立、合并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这一劳动合同主体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所确立的期限、岗位、工资等各方面的内容均不变化,分立、合并中形成的新主体替代旧主体,成为劳动关系一方当事人,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仍履行原有的劳动合同。《公司法》第175条规定: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劳动合同承继的注意事项

首先,劳动合同承继作为一种主体变化而内容不变的形式,与劳动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均有区别。劳动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只是在原有的两方主体之间履行权利义务或者消灭权利义务,不涉及第三方;而劳动合同的承继则是由新的用人单位代替原用人单位履行义务,涉及第三方主体。

其次,劳动合同承继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工龄连续计算。劳动法律中,诸多标准和工龄挂钩。在劳动关系承继模式中,原单位和新单位的工龄需要连续计算,对于承继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将会导致多项劳动成本的提高。例如员工医疗期和病假工资的计算直接挂钩,工龄越长,医疗期越长,病假工资标准越高;又如经济补偿金根据工龄计算,工龄越长,经济补偿金越高;再如无固定期限合同和工作时间、合同签订次数相联系,工龄越长,越易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再次,劳动法律变化较快。原有合同签订时的法律和并购时的法律可能并不一致,如果继续履行原有合同,有时可能意味着企业要遵守原法律。不同的法律会有不同的劳动标准,需要企业予以关注。

劳动合同承继的立法影响

用人单位合并或分立后,新的单位与原有劳动者的关系如何处理,目前的规定中有四种形式,除承继这种形式外,还有劳动合同变更、劳动合同解除重签、劳动合同彻底切断等模式。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或合并后,分立或合并后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其实际情况,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解除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给出了三种方案,用人单位可以在这些方案中进行选择。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看,并无承继这种形式,各地也大都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执行。

但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三种方案都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变更、解除或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往往需要当事人协商一致,如果协商不一致,方案就会搁浅。同时,由于企业合并或分立属于《劳动法》上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情形,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合同。此时,劳动者往往只能被迫接受企业的改制方案,导致劳动者利益受损的情况出现。

而《劳动合同法》做出承继的规定时,其实也赋予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上述规定的合理性。承继可以说是法律认定的合同主体变更而合同内容不变的形式。在分立或合并的情况下,劳动合同自动进入新主体执行旧合同的履行状态。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可以不满足于这种状态,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变更、解除与重签。如果协商不一致,仍回复这种状态。劳动者不能因个人的原因而反对分立、合并;用人单位也不能以分立、合并为由改变原合同内容。这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法人的变更包括哪些

1.法人的合并。这是指两个以上的法人集合为一个法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法人的合并是法人集中资金,扩大实力,增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由于合并不需经过法定清算程序,比之解散原法人,成立新法人,手续更为简便,操作成本也更低廉。法人合并,有新设式合并和吸收式合并两种方式。新设式合并也称创设式合并,是两个以上的法人归并为一个新法人,原法人均告消灭的合并方式。吸收式合并也称吞并式合并,是一个法人吸收被合并的其他法人,合并后只有一个法人存续,被吸收法人均告消灭的合并方式。法人合并时,应有法人意思机关韵合并决定和合并各方缔结的合并合同。为保障各合并法人的债权人的利益,法人应在合并前将合并决定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如要求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的,作为债务人的法人应照办。否则,法人不得合并。

2.法人分立。法人的分立是指一个法人分为两个以上法人的民事法律行为。法人分立是调整经营规模,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法人分立也不需经过法定清算程序,所以有与法人合并同样的优点。法人分立,有新设式分立和存续式分立两种分立方式。新设式分立也称创设式分立,指解散原法人,分立为两个以上新法人的分立方式。存续式分立也称派生式分立,指原法人存续,分出部分财产设立一个以上新法人的分立方式。法人分立的程序与法人合并程序基本相同,需要有分立的决定、债务分配合同,对债权人发出分立通知并根据债权人请求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13: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企业改制相关文章
  •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劳动合同变更是怎样
    企业改制也指企业所有制的改变。通常我们所提到的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的改制,但广义上也包括其他性质企业的改制,比如集体企业的改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制、中外合作企业的改制等等,甚至更多类型的非企业单位,比如事业单位改制,也被统称为企业改制。企业改制的目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随着企业上市的需求增大,很多企业将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自己的改制目标。企业改制按照以下基本程序依次进行:1、成立改制工作组织并进行前期准备活动;2、产权界定、核销和财务审计;3、明确资产边界、剥离资产范围、三类人员计提费用并进行资产评估;4、在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形成以改制方案为核心的改制文件并取得包括银行在内的主要债权人的支持和同意;5、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并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职工安置方案的预先审核同意;6、律师对改制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7、向集团公司上报改制方案、职
    2023-02-16
    389人看过
  • 企业改名要变更劳动合同吗?
    公司改名的情形下,此前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不进行名称的变更,不会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一、调岗后悔回去可以吗协商一致的结果,不可以反悔。如果员工同意调岗之后又违约的,可以与单位协商返回原岗位。如不能协商一致则只能继续留在原岗位或者离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二、调岗同意后可以反悔吗?协商一致的结果,不可
    2023-03-03
    474人看过
  • 企业改制重组中如何维护劳动合同权益
    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出资人的变更,不影响劳动合同的效力,企业合并或者分立的,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企业变更劳动合同主体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劳动合同订立后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请求,企业和职工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特别是劳动合同订立后,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企业搬迁、合并等,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可以就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签订协议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停产、改制、改制、重组过程中与职工协商签订合同。企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20人以上、20人以下的,应当依法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占职工总数10%以上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企业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将裁减计划
    2023-05-07
    166人看过
  • 国企改制原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原合同有效,如果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没有失误,公司保证续订劳动合同。一、挂靠社保对公司有影响吗?让人挂靠社保关系,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劳动关系其实不一定仅依靠劳动合同来确定,还有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如果公司帮一个人买了社保,却要否定其为公司的正式员工,那么举证难度无疑是很大的。如果这个挂靠的人主张公司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甚至要求裁决公司赔偿未与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或者公司在实际过程中因为工作失误没有按时缴纳社保,这个人生病,工伤等情形,公司需要按照法定标准进行赔偿,毕竟在法律上他是你的人,是公司的职工。二、辞职和合同到期工资有什么区别?合同到期不续签的有经济补偿金,但若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则不会有经济补偿金。合同没有到期劳动者主动辞职的,没有补偿金,在合同期内,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而导致员工提出离职,是有补偿金的。如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2023-03-23
    131人看过
  •  企业改制后,债务是否继续承担?
    在公司改制后,原有的债权和债务仍然有效。公司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改制,例如有限责任公司转变成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转变成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变更前的债权和债务将由变更后的公司继承。在公司改制后,原有的债权和债务仍然有效。公司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改制,例如有限责任公司转变成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转变成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变更前的债权和债务将由变更后的公司继承。 债 权 债 务 在 改 制 后 是 否 成 立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改制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根据该法规定,公司应当对改制前的债务进行清算,并清理与债务相关的欠款、欠息和赔偿款等。在公司改制后的存续期间,公司需要对债务进行管理,以确保债务得到妥善处理。在改制后的公司中,债权债务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公司资产的转让、股权的调整等可能导致原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2023-09-06
    243人看过
  • 企业改制后,如何解决员工劳动合同问题?
    公司改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本人不想签可以与公司解除合同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劳动者可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公司改制的基本流程第一、拟订总体改组方案。一般由企业会同聘请的具有改组和主承销商经验的证券公司(改组的财务顾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据有关法规政策和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拟订股份制改组及发行上市的总体方案。第二、选聘中介机构。企业改制除需要聘请证券公司作为财务顾问之外,还需要聘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这些中介机构将在改制过程中协同证券公司及改制企业完成审计、资产评估、出具法律意见等必要的工作。第三、开展改组工作。这是改组方案的实施阶段。如果企业改组涉及国有资产的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处置、国有股权管理等诸多问题的,
    2023-07-17
    329人看过
  • 企业中什么是制式劳动合同
    制式劳动合同不是统一制定合同的,只要内容不违法就有效,员工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辞退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一、劳动合同条件是什么意思?劳动合同的生效意味着劳动合同必须具备法定的有效要件。在各国劳动立法中,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通常散见于具体的法律条款中。从理论上归纳,劳动合同的生效要件一般包括:(一)劳动合同主体合法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备作为劳动合同主体双方的主体资格。具体来讲,公民个人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而用人单位参与劳动法律关系成为合法主体,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二)劳动合同内容合法劳动合同内容必须合法,就是要求
    2023-02-25
    169人看过
  • 南京改制企业劳动关系问题
    改制,职工,劳动,改革,劳动合同,关系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南京市振兴工业指导小组办公室等关于我市改革改制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与施行《劳动合同法》衔接工作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发文单位: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南京市振兴工业指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日期:2007-11-22执行日期:2007-11-22各主管局(集团公司)、各有关企事业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施行。为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并切实做好我市改革改制企事业单位职工劳动关系调整与《劳动合同法》施行的工作衔接,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现就我市改革改制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劳动关系调整与施行《劳动合同法》衔接工作的有关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如下,请认真贯彻实施:一、关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改革改制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劳动关系调整工作(一)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改革改制
    2023-06-09
    298人看过
  • 企业改制劳动争议能否诉讼
    一、企业改制劳动争议能否诉讼企业改制产生劳动争议的,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如果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二、发生劳动争议需要提供哪些证据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又称劳动纠
    2023-04-26
    437人看过
  • 企业改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如何确定
    企业改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确定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一、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方式是,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是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每满一年的,就可以获得一个月工资的补偿;六个月到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可以获得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二、劳动合同解除要什么补偿方式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
    2023-03-01
    18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期限遭篡改企业败诉
    单位主张与职工房某的劳动合同已到期,但提供的劳动合同中却有明显的改动痕迹,近日,因房某不予认可该合同期限,单位的该主张被法院驳回。房某原系济南某厂职工。1997年,该厂改建为济南某集团公司。该集团公司为房某缴纳社会保险费至2003年12月。2003年12月28日,该集团公司以挂号信方式向房某寄出通知书,称其劳动合同于2003年12月31日到期,要求其来单位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该挂号信因原址查无此人被退回。2004年1月4日,该集团公司又在济南时报刊登公告,要求房某等多名职工到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后房某与该集团公司就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形成诉讼,因该集团公司承诺为其办理特殊工种退休,房某于2008年3月4日申请撤回起诉。2009年2月11日,房某再次向济南市市中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双方间存在劳动关系。仲裁委经审理,裁决该集团公司与房某存在劳动关系。该集团公司不服,
    2023-04-25
    417人看过
  • 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与风险提示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因此,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解除劳动合同。【风险提示】如果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受以上规定限制: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
    2023-06-09
    266人看过
  • 企业改制与国有企业的变革
    是指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和不设置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即改变原有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以便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的注意事项1、国有企业改制设立的条件是什么?(1)该企业至少营业五年并有最近连续三年的盈利记录;(2)外国股东以可自由兑换的外币购买并持有该企业的股份占该企业注册资本的25%以上;(3)企业的经营范围符合外商投资企业产业政策;(4)符合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条件。2、国有企业改制设立需哪些申报文件?(1)原企业资产评估报告;(2)设立公司的申请书;(3)可行性研究报告;(4)发起人协议;(5)公司章程;(6)原企业的营业执照、最近连续三年的资产负债表;(7)发起人的资信证明;(8)其他必要的文件。3、怎么制定国有企业改制方案?(1)国有企业改制
    2023-07-16
    496人看过
  • 企业改制包括合同工吗
    《公司法》对公司的合并或分立情形下免除其清算程序,公司发生合并或分立的,由合并存续方或新设方或分立后的各个公司所概括性地承继公司的全部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其在劳动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旨在保护原债权人权益和国家税收等。《劳动合同法》34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企业合并分立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并公告,依法登记和公告的企业法人作为用人单位主体承继劳动合同的履行。如果企业未经办理登记并公告,企业法人合并分立的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一、机构改革合同工人员怎么安排事业单位的编外临时人员,实行的是合同制管理,依照的是《劳动合同法》,不管是财政统一供养的,还是单位自主招聘的,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事业单位改革,机构撤销、整合等,都是合同主体发生变化,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要素和变更事项。事
    2023-03-23
    169人看过
换一批
#改制重组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企业改制是指依法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模式或体制等,使其在客观上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的需要的过程。在我国,一般是将原单位所有制的国有、集体企业改为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者是内外资企业互转。... 更多>

    #企业改制
    相关咨询
    • 国有企业改制终止劳动合同后怎样继续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25
      国有企业改制终止劳动合同后,员工们的权益该如何保障呢,不少人都应该会有疑问,但事实上1、企业改制不影响你的权益,同样要给补偿金,由改制后的企业来承担。 2、如果合同到期,你有权利不续签。合同到期了谈不到违约问题。
    • 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能否参与改制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12
      企业改制分流时,已经与原主体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不能再回原主体企业参加改制。 已经下岗进入再就业中心的职工以及出中心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可以一并参加辅业改制,进入辅业改制企业的,有关劳动关系处理与其他职工一样按照劳动部21号文件规定执行;也可以不参加改制,由原主体企业管理。按照国家和地方下岗职工管理的办法执行。对协议未到期的,由原主体企业继续履行协议。
    • 企业改制后劳动合同需要变更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2
      企业实施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后,用人单位性质如果发生了变化,应当由改制后的单位与劳动者继续履行以前的劳动合同。但是,如果因企业改制导致以前的劳动合同不能履行的,企业与劳动者应当依法更改劳动合同。
    • 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与国企劳动制工有哪些区别?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4-06
      就我所了解到的一些企业(大多数是央企)的做法,大概说一下吧。 1现在国企已经基本没有编制这个说法了,所有员工都是和公司签合同。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又可以分为合同工和合同制工,和正式工临时工差不多。两种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一般都是执行不同的薪酬体系,临时工一般会比正式少不少,大多数单位福利也会比正式工低。但是稳定性差不多,只要进了这张门,基本就不会有开除这个说法。而且一般企业要在这两种身份之间转换,会
    • 企业改制辞退劳动合同赔偿多少钱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22
      企业改制辞退劳动合同赔偿:按照经济补偿金的标准赔偿。经济性裁员具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限制,企业裁员时必须遵守规定。经济性裁员,企业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员工月工资高于企业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 【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