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和杀人犯也要交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30 11:11:29 351 人看过

12月27日凌晨4时,女人和孩子的哭喊声,断断续续从北京大兴区清澄名苑南区3号楼的一户人家传出。半小时后,一切归于寂静。此时,张武立已用菜刀将妻儿全部砍死在卧室……

见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时,她正通过手机了解相关案情。作为犯罪心理学家,她参与过马加爵案、杨新海跨省杀人案等一系列重大恶性案件的研究。她的任务,就是尽量走入罪犯的隐秘内心,寻找使他们成为杀人魔鬼的黑暗理由。

行为方式来自性格,性格来自家庭

“张武立被拘后说,有人在背后告诉他,他的家人在那天必须得死,他还告诉警察,自己曾接受过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杀死妻儿时被鬼魔缠身,所以会不顾妻儿的哀求,不由自主地举起菜刀。如果情况属实,我更倾向于他可能是因精神问题杀人,但目前了解的信息有限,还不能下结论。”挂掉电话,李玫瑾说出了自己对张武立案的初步判断。

一个月前,同样在这个小区,29岁的李磊挥刀杀死了妻子、父母和两个孩子。案发后,社会上一度盛传,李磊的行凶与600万拆迁款有关,李玫瑾却认为,钱只是刺激性因素。她告诉记者,审讯中,警察曾问李磊为什么要这样做,李磊的回答是,父母管教太严,妻子争强好胜。李玫瑾据此推断:“若从小就在父母跟前长大,他不会觉得父母什么时候管得严,什么时候管得松,所以李磊儿时可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在农村,身为李家长房长孙的他自然受到万般宠溺。”她于是将李磊归为“缺陷人格犯罪者”。“这种人一般生长于结构健全、功能不健全的家庭。交替抚养的背景,会让孩子经历不连贯、不均匀的爱,而这可能导致其自私、骄横,甚至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拒绝与怨恨,一旦觉得自己的利益被侵害,就会犯罪。”在李玫瑾接触的案例中,她最后的分析,几乎都能归结到犯罪者在青少年时代缺乏良好家庭环境上。“如杨佳袭警案。虽然很多人将那场悲剧归结到警察执法上,但这只是公众情绪化的解读。我不想再多评价杨佳的家庭,不过,他事发前常去户外探险,可能是因为他不能从家里感受到温暖,他在旅行中也不止一次和别人产生激烈冲突。他的行为方式来自于性格,性格则来源于家庭。”

犯罪心理通常很诡异

李玫瑾身着警服,一头朴素的短发,素面朝天,笑声爽朗。197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时,她还是个痴迷黑格尔和弗洛伊德的小姑娘,弗洛伊德的人性潜意识理论,成了她日后进入心理学的重要敲门砖。5年后,她到公安大学任职。“最初挺迷茫的,不知该研究什么。后来看到宣判死刑的场面,有些很年轻的犯人听到死刑宣判后,竟摇头晃脑喊道,20年后还是条好汉。我就想,为什么他们这么不在乎?”

因为好奇,李玫瑾开始从事犯罪心理研究。她通过面谈、问卷、观察行为等方式,推断犯罪嫌疑人的真正犯罪动机,或利用案发现场遗留的物理痕迹推测未知犯罪者的籍贯、体貌特征等,协助警方缩小侦查范围。20多年,凭借基层实践经验和大量犯罪个案研究,李玫瑾成为了犯罪心理画像专家。她渐渐发现,“犯罪心理通常很诡异,即使表面看来属于同一类型的犯罪,嫌疑人之间也有巨大差异。比如,同样是杀死妻儿,有人就是妄想症所致”。几年前,在北京昌平,一对毕业于医学院的夫妇开了个私人门诊,生意红火。一天,整日在外奔波的丈夫无意看到妻子风姿绰约地送一个客人出来,顿时觉得妻子变得特别风骚,于是怀疑她跟别人好上了。某天中午,他趁妻儿熟睡将二人杀害,自己则一直呆在家中,直到被警方抓获。面对警方的询问,他坦白说,因为怀疑孩子是妻子与别人所生,才将二人杀害。办案人员问他,是否做过亲子鉴定,他却说从不敢跟妻子提。“学医的人,居然不做亲子鉴定就下手杀自己的孩子,而且也不逃走,这完全符合非血统妄想。”生僻的专业让李玫瑾一直默默无闻。直到2004年,凭借对马加爵案的研究,她声名鹊起,却也因此饱受争议。

关于马加爵的杀人动机,当时说法很多,贫穷是呼声最高的一项。但李玫瑾说,他们都错了,因为4名被害者中有3个比他还穷。马加爵落网后,李玫瑾在公安部的安排下,研究了所有问讯记录,并托办案人员问了马加爵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你在寒假期间有没有性行为?”他先是语无伦次,然后说有,在校外,好几次。李玫瑾随后注意到马加爵的一个私人物品,大三那年买的电脑。“马加爵和被害的四名室友都来自贫困山区,那里环境闭塞,性对他们而言是一个禁忌。但性是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必然会关心的问题。因为没有女朋友,他会浏览黄色网站……”李玫瑾认为,马加爵因浏览黄色网站加剧了性冲动,却无处发泄,就去外面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被室友发现,他认定这样的丑事不能被人知道,便杀人灭口。当李玫瑾将这些观点公诸于众,立刻招来一片骂声,甚至有人尖刻地指责她是“女叫兽”。类似的来自公众的不理解,李玫瑾承受了太多太多。

为嫌疑人做心理画像除了学术研究和预防,李玫瑾还有项实用性极强的任务:为犯罪嫌疑人做心理画像,锁定调查人群,协助破案。

2005年夏,湖南醴陵接连有年轻情侣被抢劫,还有人被杀害。当时,湖南警方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圈定了犯罪嫌疑人,却发现其不具备作案条件,案件一度陷入僵局。警方找到李玫瑾,希望她能另辟蹊径,帮他们找出新的侦破线索。李玫瑾将几起案件的细节进行比对后分析:“凶手作案,主要针对恋人,且经常一个人作案,胆子比较大,这种情况多见于青壮年犯罪;他如此肆意妄为,应该是眼前没有人能管得了他,可能是父亲不在眼前;他在作案过程中从不伤害女性,说明他与女性关系不错,所以很可能他跟母亲关系很好,与她单独生活在一起;他还可能有早年失学的背景,没有正当职业,或者有一定职业但收入不够……”警方根据李玫瑾的分析,扩大了调查范围,最终找到嫌疑人肖国辉。令人惊叹的是,肖国辉确是辍学在家,与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在外打工。这与李玫瑾之前的分析惊人地一致。

在李玫瑾看来,除了解释犯人的心理或动机,犯罪心理学更应让人们知道如何防止悲剧的发生。2004年,她曾提出建立“危险人格评估体系”。她希望能建立一个长期机制,去关爱那些异常的人。几十年的研究,让李玫瑾渐渐发现,“熟人的视线,能让犯罪嫌疑人顾虑重重,从而对其产生控制力”,社会环境的稳定和文化沉淀,也能起到抑制犯罪发生的作用。“如安徽、江浙一带,文化积淀深厚,有的家族世代居住于此,一个人做了什么事,街坊四邻都会知道、会看见,因此恶性案件较少。而河南、东北一带,因黄河泛滥、闯关东等原因,流民很多,少了家族门风的传承。如今,外出打工、迁移的事时有发生,有的人换个地方就换个身份,做过什么事、做错什么事,别人很难知道,恶性案件也就相对较多。”这些都还只是理论,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以此预防犯罪,或许是李玫瑾下一步要努力的事情。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7日 20: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亲子鉴定相关文章
  •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
    法律综合知识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是研究违法行为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它涉及犯罪、侦察、审讯以及改造罪犯等过程中,对犯罪原因、侦讯技术、改造手段的研究。侦察和审讯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也是研究的部分。犯罪心理学与司法心理学有重叠的方面,前者着重研究罪犯行为的心理原因。尤其对青少年犯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机、个体人格和情绪特征,是研究的重要方面。对罪犯的个人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的致犯罪因素等方面也要进行调查研究。
    2023-04-22
    229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是什么呢
    一、犯罪心理学概念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
    2023-04-13
    243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的狭义和广义之分
    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
    2023-04-22
    168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解析,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一、“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概念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这些心理因素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状态等。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应受刑罚惩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大类。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两者的关系错综复杂。二、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主要区别: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则具有外显性特征。犯罪心理是犯罪人大脑的活动,在没有以言语和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没有发生犯罪行为之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犯罪行为则总是犯罪心理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外部活动。2.相罪心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则具有依存性,在犯罪人犯罪行为发生前,犯罪心理就已独立存在;犯罪行为结束后,犯罪心理
    2023-04-13
    257人看过
  • 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目的
    法律综合知识
    犯罪心理学的目的:1.为发展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1.建立假设。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2.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3.分析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类,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4.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
    2023-04-22
    201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的行为因素
    法律综合知识
    犯罪心理通常是指犯罪主体在犯罪活动中的心理,犯罪心理学就是研究在犯罪发生的自始至终,犯罪人的心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有何规律。行为因素,指犯罪人原有的不良行为特点。不良行为是在不良的心理支配下发生的。根据反馈原理,不良行为如果得逞,会反作用于不良心理,使不良心理得到强化和发展。恶性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形成犯罪心理。下列不良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关:1)错误的活动。指参加不符合社会要求、为社会所禁止的活动。如看淫秽书刊和录像,违反纪律,扰乱公共秩序等。这些活动对行为人的心理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减弱他对不良诱因的抵抗力,增强不良的心理因素,进而诱发犯罪心理。2)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不良的行为方式很多,如欺骗、赌博、欺凌弱小和报复等。如果通过不良的行为方式满足了需要,就会在心理上肯定这种行为方式,今后用以再次满足需要。因此,这种错误经验是形成犯罪心理的基础之一。3)有害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由于重
    2023-04-22
    125人看过
  •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
    2023-04-22
    450人看过
  • 累犯的心理因素和犯罪动机
    一般累犯就是指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结束或者被法律赦免之后,在5年内再次犯罪的,并且这次犯罪是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但必须是故意犯罪,如果是过失犯罪或者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就不构成累犯。因此一般累犯就是对前罪和后罪都规定为故意犯罪,并且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必须是发生于前罪执行完毕的5年内的。什么是累犯吗累犯是指原罪的刑罚已经执行,但原刑罚在缓刑期满后不执行。不存在执行期满的问题。因此,缓刑期满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在三年内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是累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
    2023-07-01
    137人看过
  • 犯罪心理预测
    法律综合知识
    即个体犯罪心理预测。通过使用预测量表或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和数据,通过科学分析和技术处理,对特定范围内犯罪者心理形成以及某些个体犯罪和重新犯罪的可能性,进行科学的估计和推断。预测的依据,主要是预测对象的个人素质、生活史、现实心理和行为表现。预测中应将社会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与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并使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具体又可分为短期预测(2、3年)和长期预测(5至10年),初犯预测和再犯预测等。↑
    2023-04-22
    202人看过
  • 犯罪心理概述
    故意犯罪
    一、什么是故意犯罪?《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故意犯罪是对危害结果的积极追求,至少是不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其社会危害性较大。例如:甲因私仇报复乙,买了把菜刀。甲用菜刀朝乙头部砍了两刀,乙受伤倒地。当甲还要砍乙时,丙上前拦阻,甲边说:“他没有死!”边挣脱丙,又朝乙身上砍了两刀。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二、什么是过失犯罪?《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所以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且处罚一般比故意犯罪要轻。例如:王某擦枪时三心二意,不慎将坐对对面的李某射死,王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三、醉
    2023-06-14
    488人看过
  • 犯罪未遂心理
    犯罪未遂
    犯罪人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障碍,未能达到预期的犯罪目的,称犯罪未遂。未能达到犯罪目的的原因,不在于犯罪人本身,而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障碍,如被害人的反抗、他人的制止、犯罪目标的落空、客观上的困难等,使犯罪人本能将犯罪意图全部付诸实施,或虽然将犯罪意图全部付诸实施,但没有实现犯罪目的,未达到犯罪预想的结果。此时,犯罪需求未得到满足,往往产生挫折感、失落感、或知难而退,或产生新的犯罪动机企图重新着手实施新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即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2023-04-22
    475人看过
  • 赌博犯罪心理
    法律综合知识
    以赌博为业、聚众赌博的犯罪人心理。属物欲型犯罪,但侥幸冒险心理十分强烈。初期受好奇驱使,为消遗偶尔小赌。渐染恶习,此时不认为是犯罪,有合理化倾向,宽慰、粉饰自己。之后是输了想捞本、赢了还想赢,越赌瘾越大,明知是犯罪行为但欲罢不能。有些初期出现小赌--后悔--大赌的恶性循环,有时发誓不赌,一遇机会又重操旧业。行为受情绪支配,赢了狂喜,输了丧失理智,毁物伤人。负债、当物甚至盗、抢也要赌,不思悔改,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易继发凶杀、抢劫等多种犯罪。↑
    2023-04-22
    255人看过
  • 犯罪中止心理
    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主体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客观上能将犯罪行为进行下去,由于主体的犯罪意志动摇,犯罪动机发生改变,自动中止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使犯罪客观上处于未遂状态的行为。主体中止犯罪行为,是由于在主体心理结构中,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的情境因素作用下呈活跃状态,反对作案的动机战胜了犯罪动机,使原有的犯罪意志动摇,自动放弃犯罪目的的结果。促使主体犯罪动机转化的心理因素主要有:(1)恐惧心理。因担心犯罪行为败露,受到刑罚惩罚的恐惧心理而产生的自我心理强制;(2)真诚悔悟。因道德感、理智感的复苏而产生罪责感、羞耻感,良心受到谴责而真诚悔悟;(3)怜悯之心。因被害人或他人的忠告、求饶、义正辞严地谴责等良性刺激,使主体产生对被害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罪责感等;(4)犯罪现场其他情境因素的刺激。如看到犯罪的可怕景象而胆怯、手软等使犯罪意志动摇。中止犯罪比既遂犯的社会危害性轻,因此我国刑法
    2023-04-22
    299人看过
  • 心理失衡:大学生犯罪主因
    2006年8月8日,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一个小村庄,一名大学生拎着镢头20分钟连杀7人。这7人里,除3人与其有一些小恩怨外,其余4人均为无端遭难。大学生李征杀人,一口气杀7人,酿成4死3伤的悲剧。如此灭绝人性,滥杀无辜,看完报道使人毛骨悚然,其作案手段之惨忍令人发指。这是大学生吗,这是一个有理智的正常人吗?这同法西斯,同刽子手有何两样。大学生施暴,无端的杀人现象并不是偶然: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打牌被疑作弊,一怒锤杀四名同学;原系贵州电视大学直属分校二教部学生王文德,在学校因赌博发生争执将他的两名同学杀死;广州市海珠区某著名高校的大一学生,与其他两名同伙制造了一起血案,在学生公寓里将自己的好友杀死,而出发点是因赌球欠下巨债想绑架勒索钱财。等等。大学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虽说现在大学生人数已经超前,但是毕竟是受教育多年,心理也已趋向成熟,与一般的人相比,与知识浅的
    2023-06-11
    122人看过
换一批
#子女抚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亲子鉴定就是利用法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是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血型或DNA测试等鉴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关... 更多>

    #亲子鉴定
    相关咨询
    • 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关系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18
      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并没有直接关系。犯罪心理学是犯罪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帮助人们解决一些犯罪问题。犯罪行为是犯罪人所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是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的基础和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 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的区别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16
      从内容上看。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犯罪人格,如犯罪动机。即犯罪动机是犯罪心理的一部分,我只能简要给你说说,研究犯罪心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犯罪、反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等?书是不是《犯罪心理学》罗大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这本?这种论述题,研究犯罪动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打击犯罪:一、从研究意义上看。PS,犯罪心理比犯罪动机广泛。、犯罪思维模式。犯罪心理是指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别人会给你案例
    • 不小心用筷子杀人犯罪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4-25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甲用筷子将乙捅伤,后导致死亡,筷子做为作案工具,应扣押在案。凶器,按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行凶的器具,从法律上说,凶器的概念要因时、因地的不同而不同,比如,你蓄谋,那么你为了而准备的工具,不论是什么都是凶器,即使是从地上随手捡起的石头也是凶器。返过来说,你钥匙链上有水果刀,如果有人对你实施抢劫或行凶,你用水果刀捅他们的行为构成了正当防卫,那么你是水果刀就不是凶器。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 刑事犯罪会考到心理学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10
      犯罪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应用范畴,所以,在本科阶段,学要学心理学专业,将基础打牢之后,选择在这个领域内发展。(可考研)本科阶段内最多会涉及一点点。第一,法医必须是经过专门的医学院培养的,所以这个除非你重新参加高考,否则基本上没有希望,不过也不是完全不是没有希望,唯一的办法就是你毕业之后参加招警考试,然后进入刑警队,刑警队如果让你去学习,则你可以去学习法医专业。当然你也可以参加网络教育,获得医学专业的
    • 不小心把人杀死后犯什么罪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20
      如果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如果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