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当事人要具备的条件:
1、当事人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
2、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本原则,并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订立经济合同;
3、当事人应当具备一定的履行合同的能力。
一、加盟合同怎么签才有效
首先,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其次,对于已经成立的合同,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效要件,才能产生法律拘束力。
1、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二、合同一方未签字盖章是否有效
合同一方未签字盖章符合法定生效条件时是有效的。
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合同符合法定生效条件的,成立时生效。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三、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
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原则,就是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它包括:(1)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合法,作为用人单位,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营户等用人单位;作为劳动者,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2)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劳动合同程式条款都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不得分割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3)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和程序必须合法。
2.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平等是指当事人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地位平等,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服从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以平等的身份订立劳动合同。自愿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完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意志,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也不允许第三者干涉劳动合同的订立。协商一致是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各项条款,只有在双方充分表达自己意志基础上,经过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劳动合同才能成立。凡是违反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签订的劳动合同,不仅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还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
防卫过当具备什么条件,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471人看过
-
签合同时,当事人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332人看过
-
必须具备的正当防卫条件
192人看过
-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具备什么条件以及订立合同的原则
234人看过
-
正规的借款合同要具备哪些主要条款?
177人看过
-
医疗事故应当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369人看过
-
防卫过当具备什么条件,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5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 (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的范围,就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3)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至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4)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的。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
-
民事诉讼当事人应具备什么条件?辽宁在线咨询 2023-10-21民事诉讼当事人应具备对诉讼标的不具有权利义务的人,是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在诉讼中如发现有无诉讼权利能力的人为当事人时,人民法院应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以更换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进行诉讼。因而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应该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
具备的对应案件当事人的具备条件有哪些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1起诉离婚前要做的准备:(一)起草起诉状;(二)准备诉讼所需要的证据;(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四)法院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五)法院受理该离婚诉讼案件之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发送起诉状副本;(六)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七)开庭:双方均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代理诉讼(一般情况下离婚当事人必须到庭,如果因特殊原因实在不能到庭,必须向法庭出具是否离婚的书面意见);(八
-
合同要约应当具备的条件有哪些河南在线咨询 2023-08-03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满足以下条件的属于要约: 1.要约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2.要约一定要向相对人做出; 3.要约方具有受约束的意思; 4.要约的内容确定而具体。
-
不正当竞争案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10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 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