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08年4月,市民张先生投诉称,他于2007年1月1日在一家通讯公司以3900元的价格购买某品牌手机一台。同年3月,他到偏远山区出差,发现手机从无信号的地方回到网络服务区不能自动搜索,不能保留资料。该手机送修后,维修人员以软件升级方式处理并当场将手机交还,但问题并没解决。2007年9月、10月、12月,张先生又将手机3次送修,维修中心仍以软件升级方式处理。2008年,张先生发现手机问题仍存在,于是要求商家继续免费为其修理并切实解决问题。而商家以该手机已过一年保修期为由拒绝免费修理。市消委会通过调查取证,认为投诉的手机问题确实存在,并且在三包期内已维修了4次都不能解决,虽超过三包期限,但通讯公司应当本着为产品负责的精神为消费者免费修理解决问题。经两个月的努力,该品牌手机公司总部终于责令我市的维修中心免费为张先生已过保修期的手机进行维修。
点评:
商品质量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可过了三包期,商家就可以不管?白秋霖律师认为,本案中手机经销商对消费者修理手机的要求,一再以软件升级的方式进行敷衍、拖延,并超过一年保修期,这一行为违背民事行为的诚信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时,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应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律师建议,消费者要做到一慢一快,即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时,要多了解、比较、选择,这要慢;在产品或服务出现损害自身权益情况时,维权行为要快。以本案为例,消费者在两次升级无效时,就应当坚决要求换货或退货。
-
一房两卖问题困扰债务人,怎么解决?
484人看过
-
债务问题困扰,有何解决之道?
137人看过
-
房产证问题困扰业主,如何解决?
475人看过
-
售楼处退款问题困扰?如何解决?
57人看过
-
离婚后如何解决困扰的债务问题?
256人看过
-
解决一房二卖困扰
465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财产问题困扰老年人再婚香港在线咨询 2021-01-31中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47%,老年人口则以3.2%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有1.2亿老年人,单是60岁以上丧偶的老年人就有45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大,老年人再婚的社会需求十分强烈。 拿天津市为例。从2000年到2006年,天津市老年人登记再婚的数量就以每年2%的比率在增长。 但是,另一组数据却给前者涂上了一层灰色:天津市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60%的丧偶老年人赞成再婚。其中,有
-
企业收购债务问题困扰了很久该怎么解决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16企业收购后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企业收购债务问题,公司原来的债务由合并后的公司继承,不过可以在收购前和债权人谈,达成协议以降低负债金额,如果原公司已经要到了破产的地步这个协议对双方都有利《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
-
派出所能解决一个骚扰问题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1-06-20解决,上门骚扰恐吓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受害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诉。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
小区楼底油烟浓度过大,如何解决困扰居民的问题?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16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最新的《江苏省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所确立的条款,城市居住密集的住宅区新设餐饮娱乐等服务性商业机构的经营场所必须独立于居民住家大厦,且与周边最近的居民住宅之间的直线距离不低于30米。这意味着环保监管部门将无法批准这类区域设立餐馆。 2、环保部门亟需展开油烟污染的专项整治行动,对于列入整治范围内但尚未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的餐饮单位,应对其进行强制安装,以确保周围居
-
广场舞扰民问题应如何解决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04-17主要由公安机关进行管理。市民遇噪音扰民可拨打电话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投诉或联系当地城市管理部门或110协商解决。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