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不应介入死刑复核程序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1:33:17 103 人看过

当前,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已成定局。近来检察机关提出应当介入死刑复核程序,这一观点立即引起广泛争论。赞成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的主要理由:

一是在法理上,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自动报送而启动,有悖司法被动性原则,缺乏控辩双方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应当根据诉讼的规律设计完善,进行诉讼化改造,故主张检察机关代表控诉一方介入死刑复核程序;

二是在现行法律体系内,检察机关有权依照《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整个刑事诉讼程序行使法律监督权。既然死刑复核程序也是刑事诉讼程序的组成部分,故理所当然地应当介入。

我们认为,中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死刑复核程序,是两审终审审级制度外的一种特殊救济程序,检察机关要求以法律监督者身份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既没有先例,也无宪法和法律依据主持,在法理上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在当前法律框架和司法体制下,检察机关不应介入死刑复核程序。

在宪法和法律方面,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的根据显然缺失,可谓于法无据。毋庸置疑,我国宪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都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国家机关、公民是否遵守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这一点体现在刑事诉讼中就是检察机关有权对整个诉讼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即检察机关有权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诉讼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就审判而言,检察人员在出庭公诉过程中,如果认为审判活动有违法情形,有权向法庭提出纠正意见。一审判决作出后,如果检察机关认为判决有错误的,可以提起抗诉,启动二审程序。在判决生效后,检察机关如果认为裁判确有错误的,还可以提起抗诉,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所以,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的法律监督,是有特定内涵的,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而绝非是随意的、无任何范围限制的监督。

从现行立法来看,检察机关显然无权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法律监督。特别是刑事诉讼法第199条明确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一规定充分表明,最高人民法院是死刑复核程序的惟一主体,禁止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非法干扰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当然也不允许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监督。

在法理方面,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的根据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可谓于理不通。检察理论界有人认为,中国现行的死刑复核程序属于内部行政审批程序,容易导致暗箱操作现象发生,应当对其进行诉讼化改造,从而主张检察机关应当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我们认为,上述观点确实看到了我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主要病症,但是开出的药方则未必高明。由于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主要采取书面的、秘密的、单方面的审核方式,复核过程相对封闭化,不具有最低限度的透明度和当事人参与性,容易形成监督真空,影响程序的公正性,很难避免暗箱操作现象发生,也极易导致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针对这种情况,学术界多数赞同应当在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中引入听政制度或对其进行三审终审制改造。在死刑复核程序中设立听证制度,主持听证的法官能够充分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也可当面进行调查询问,然后作出结论,这一制度显然是增强了当事人对程序的实际影响力,远比简单的书面审查更符合诉讼规律,也能更有效地维护嫌疑人的合法权利,真正起到防止错杀的职能作用。或者彻底改革我国的审级制度,废除两审终审制,实行三审终审制。

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增加了一次获得救济的机会,并且将主动权赋予被告人,有利于其对判决发表意见,切实保障其诉讼权利,从根本上保证死刑判决的质量。

这两种学术主张都是非常合理的,对于完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上述学术主张均要求检察机关必须以诉讼参与人的角色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检察机关只能是一方当事人,而绝不允许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介入。故除非我国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退出刑事诉讼领域而实现了当事人化,否则必然会最终导致死刑复核程序改革的失败。原因在于:

一是检察机关如果以法律监督者自居而介入死刑复核程序,完全打破了控辩平等这一刑事诉讼核心机制,使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乃至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缺乏最低限度的公正性。检察官的当事人化是现代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是现代刑事诉讼结构赖以存续的制度保障。西方国家刑事诉讼理论则将上述机制冠之以平等武装(eqalityofarms),这既是程序公正的内在要求,当然也是控辩平等原则真正实现的前提条件。如果检察官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出现,则无疑使刑事诉讼的核心机制荡然无存,被告人的权利保障机制形同虚设,必然会妨害死刑复核程序防止错杀等诉讼目的的实现;

二是不符合诉讼规律的基本要求,导致死刑复核程序形同虚设。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由控、辩、审三方组合,法官居中公断,控辩双方平等对抗。如果法庭上的公诉人还身兼法律监督者的职责,检察官成为法官之上的法官,必然会导致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直接受到检察官单方面的强制性干预和影响,那么,司法权的权威性、独立性和中立性等就难以得到保障。法官在高压之下极容易失去理性与自律,也容易先入为主,对死刑犯怀有偏见,最终将彻底瓦解整个刑事诉讼结构赖以存在的价值基础,导致死刑复核程序所具有的统一死刑标准、控制死刑适用、防止错杀冤杀等诉讼功能化为乌有。

在可行性论证方面,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的根据显然弊大于利,可谓得不偿失。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检察机关承担着艰巨的法律职责。检察机关不但是国家法律监督者,而且还在刑事诉讼中肩负侦查、批捕和公诉等诉讼职能和检察职能,可谓位高权重,任务繁重。实际上,我国检察机关已经历年不堪重负,多数地方的检察机关面临着人、财、物短缺之困境,这些客观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检察职能作用的发挥,很多职责被迫放弃,司法公信力受到严重挑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一直未有大幅度提高,从而成为制约我国检察制度发展的巨大瓶颈。尽管国家逐年加大对检察机关各个方面的支持力度,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有些地方,检察机关对于法院的二审开庭,几乎已经到了无警可出的地步。再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死刑案件仍然高居不下,如果检察机关介入所有死刑复核案件,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客观上也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检察机关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扩大规模来支持这项工作。受总体国力的制约,在特定时期内,国家的司法投入是有一定限度的,根本不可能给予检察机关以无限支持。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检察机关连自身法定的职责都难以圆满完成,再增加一项更加艰巨的诉讼任务,既没有必要,亦没有任何可行性而言。如果非理性地强行将检察机关纳入死刑复核程序,则只会进一步加重检察机关的诉讼负担,白白浪费国家司法资源。这样不但严重削弱了检察机关的其他诉讼职能和检察职能,还必然会导致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无所作为,弊远远大于利。与其无力为之,不如选择不为,此乃明智之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6:4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死刑复核程序相关文章
  • 死刑复核要加强检察监督
    检察机关应当介入死刑复核程序,最主要的理由是慎刑防错、最大限度的维护司法公正。同时,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监督程序还有以下方面的必要性。一、完善法制的需要;二、防止审判权力滥用的需要;三、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从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确保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死刑复核依法进行;另一方面,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保证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准确性,维护公正正义,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死刑复核要加强检察监督
    2023-04-22
    63人看过
  • 死刑复核权收回后复核程序
    经过多方努力与长期调研,2005年10月26日,《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出台,针对当前中国司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多项项改革措施,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恐怕就是死刑复核权向最高司法机关的回归了:“在未来五年内,最高法将采取积极行动,收回地方各级高院对目前部分死刑案件的死刑核准权”。死刑复核权的回收,对于保障人权、提高我国刑事司法质量无疑具有十分积极意义,应该是我国司法管理及司法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大进步。可以设想,如果一直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认真履行其法定的死刑复核司法职责的话,那么,类似聂*斌那样的冤杀案也许会减少许多。但是,死刑复核权的回收仅仅是保障人权、提高刑事司法质量必要条件而远非充分条件。其他因素,如宪政或水平的提高、立法的完善、与国际刑事司法标准差距的缩小、证据制度的完善、原审法院判决质量的好坏、司法人员素质及司法独立程度的高低、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程度
    2023-06-11
    379人看过
  • 死缓复核机关
    死刑复核机关是什么.死刑复核机关是在在最高人民法院。由有权的人民法院进行复核,以决定是否核准死刑判决并执行死刑所应当遵循的权利。是对死刑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复核的权限。一、死刑复核制度是怎么规定的死刑复核制度的规定是,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二、死刑复核结果怎么进行死刑复核结果分为以下具体情形处理:1、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的,裁定予以核准;2、原判判处被告人死刑并无不当,但具体认定的某一事实或者引用的法律条款等不完全准确、规范的,可以在纠正后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或者裁定;3、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裁定不予核准,
    2023-03-26
    327人看过
  • 在死刑复核程序上多把一道关
    从2002年陕西董-伟故意杀人案首起被报道“枪下留人”开始,湖北郭*英、李*儒故意杀人案,河北陈*清、杨*亮、何*强抢劫案等多起案件都先后上演了各种版本的“枪下留人”事件。随着媒体的曝光,又有云南昆明杜*武案、湖北京山佘祥林案、河北唐山李*明案等一些冤假错案出现在人们眼前。死刑复核程序因此被推向风口浪尖,成为专家学者、民情舆论的关注焦点。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针对死刑案件专门设置的一个特别程序,即凡判处死刑的案件,在经过普通的一审或者二审程序后,尚不能发生法律效力,还必须经过一个特别的复查核准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在程序上多一道把关,防止错杀,坚持慎杀。同时,这也是为了正确理解法律,平衡各地对死刑案件的把握,统一执法尺度。但长久以来,刑事法律上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十分原则粗泛,虽然《刑法》、《刑事诉讼法》均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又将大部分的死刑核准权下放到各省
    2023-04-21
    458人看过
  • 检察机关应侧重监督在简易程序
    修改后刑诉法对简易程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尤其是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出庭的新规定,一方面增大了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强化了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的监督。从实施情况看,目前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贯彻落实简易程序案件公诉人出庭的规定、怎样组织庭审及提高效率,以解决因出庭导致人少案多矛盾更为突出的问题上,而对于简易程序的监督问题则疏于关注。笔者认为,对立法意图进行分析,公诉部门适用简易程序应当思考与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如何更为全面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而非仅仅囿于完成公诉人出庭的任务。检察机关依法对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权。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呈现出的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就是全面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地位与职责,从侦查、审判、刑罚执行及特别程序等各个方面与环节,全面强化了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责,扩大了监督范围,明确了监督职能,增加了监督手段,健全了
    2023-04-25
    245人看过
  • 死刑复核程序:一个“核”问题
    005年12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知,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自2006年1日起,对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问题提出上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在2006年下半年对所有死刑第二审实行开庭审理……很多年以来,不管是法律人还是非法律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始终都在谈论着一个问题:中国的死刑复核程序乃至中国的死刑制度。应当说,这是一个值得谈、可以说、应该论的问题。在我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提出收回“死刑复核程序”之后,现在各项工作均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但面对这个世纪难题与改革难题,还有许多疑惑需要解决,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思路需要理清。为此,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于2005年岁末联合举办了一场“死刑复核程序专题研讨会”。应邀参会的有来自国内外著名法学院校、司法机关的法学专家、学者和著名律师。在两天的会议中
    2023-06-11
    423人看过
  • 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什么程序
    它是指对判处死刑的案件,作出裁决的法院主动逐级报送到有死刑核准权的人民法院进行核准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四十四条第三百四十四条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未上诉、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在上诉、抗诉期满后十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在作出裁定后十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同意的,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的,应当在作出裁定后十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三)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未上诉、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应当在上诉、抗诉期满后十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
    2023-04-21
    200人看过
  • 人民检察院可以监督死刑复核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监督死刑复核,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百零二条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省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对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未上诉且未抗诉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第六百零三条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通过办理下列案件对死刑复核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一)人民法院向人民检察院通报的死刑复核案件;(二)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监督或者报告重大情况的死刑复核案件;(三)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或者受委托的律师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的死刑复核案件;(四)认为应当监督的其他死刑复核案件。死刑立即执行的具体程序1、执行死刑前,罪犯提出会见其亲属或者其近亲属提出会见罪犯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2、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应当在交付执行3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
    2023-06-11
    184人看过
  • 死刑复核程序里应设立听证环节
    就在最高人民法院要收回死刑复核权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之后,死刑复核程序如何完善又成为不少法律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有人担心,如果死刑复核程序不能真正细化完善,增加公开透明的程度,就有可能成为司法腐败的温床,甚至培养出一批“黑律师”来。记者26日获悉,有关专家已经对现有的《刑事诉讼法》提出修订意见,希望在死刑复核程序里设立听证环节。下放死刑复核权弊端很多中国政法大学刑法专家薛*麟教授认为,死刑复核的目的就在于慎杀、少杀,防止错杀,能够在诉讼中多一个程序就多一道把关,也就多一个发现错误的机会。下放死刑核准权的弊端显而易见。各地方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标准可能不同,容易造成在这个省不判死刑的人,换到另一个省却要判死刑。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仍对危害国家安全、经济犯罪等类型的罪行有死刑核准权,这又使得这些犯罪与杀人、强奸等犯罪显得不平等。这些不平等会有损国家的法制统一。同时,由于死刑案件归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高级
    2023-06-11
    405人看过
  • 报请死刑复核庭核准的程序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巡回)法庭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第一审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依法作出裁定后,报请本大行政区的死刑复核巡回法庭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只能向死刑复核庭提交异议状说明不同意的原因,不得提审或发回重审,因为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享有的,若允许高级人民法院提审或发回重审,那么高级人民法院就可以凭借上下级法院之间的权力关系而顺利实现自己不同意判处死刑的意志,这样高级人民法院就会实际分享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了。(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维持死刑判决的,报请本大行政区的死刑复核巡回法庭核准。(3)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在上诉、抗诉期满后三
    2023-06-11
    467人看过
  • 死刑复核程序之现在时
    死刑复核程序
    (一)死刑案件的核准权问题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归谁所有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决定着整个死刑复核程序的制度设计和程序运作。那么,我国现行法律对死刑案件的核准权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呢?且看如下分解: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1996年3月17日颁布、实施)。该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第二百条第1款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该条第2款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1997年3月14日颁布、1997年10月1日实施)。该法第四十八条第2款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第三,1983年全国人
    2023-08-18
    58人看过
  • 用死刑复核程序截冤案
    死刑复核程序
    “最高法应用死刑复核程序拦截冤假错案。”4月1日,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举办的研讨会上,著名刑事辩护律师许*亭如是说。在这个名为“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的研讨会上,包括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陈*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华和陈*良、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东在内的国内刑法学界众多知名专家悉数出席。针对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后如何操作,从而真正实现“从慎杀到少杀”的问题,专家呼吁:最高人民法院应该抓住死刑复核权收回这一宝贵机会,带动刑事一审、二审程序的变革,长期困扰中国刑事司法实务的积弊将有可能得到化解。死刑复核案件要不要开庭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说,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必须明晰的问题。首先,死刑复核程序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程序?它到底是诉讼程序还是内部复核程序?最高院目前正在进行研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华认为,目前运作的死刑复核程序不是诉讼程序
    2023-04-21
    466人看过
  • 死刑复核程序最低标准
    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所遵循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法所规定的诸刑种中最严厉的一种,称为极刑。死刑复核程序最低标准有三:一是是法官要面见被告人,集中关押在省会城市,实现这种会见还是可行的;二是死刑复核程序必须辅之以法律援助、指定辩护。公诉人可有可无,可以在该程序中征询公诉人的意见,但未必要求其出庭;三是死刑的证明标准必须提高,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对于死刑案件的质量最大的制约因素恐怕就是刑讯逼供问题,严重导致了死刑案件质量堪忧,必须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等方式遏制刑讯逼供。推荐阅读: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完善死刑复核程序诉讼构造相关知识:死刑复核程序应当确立几项大原则:一是时间原则,执行死刑不急,可以考虑集中处理死刑犯的复核问题,死刑二审后,可以等上3个月或者半年集中处理;二是全面审查原则,在目前的刑事司法状况下,事实问题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必须处
    2023-06-11
    284人看过
  •  死刑复核程序的操作规程
    该摘要提供了关于死刑核准、发回重新审判和改判或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三个规定。核准死刑需要满足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的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条件。发回重新审判适用于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的情况,而改判或发回原一审或二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适用于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量刑不当的情况。1、核准死刑:根据原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判断其是否清楚,适用的法律是否正确,以及量刑是否适当。若判断结果为死刑命令适用正确,则核准执行死刑。2、发回重新审判: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的,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3、改判或发回原一审或二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则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或者提审后直接改判。死刑复核案件如何进行审判?死刑复核案件是指在死刑判决生效后,被告人不服判决提出复核申请的案件。在复核过程中,审判程序相较于普通刑事案件有所特殊,主要体现
    2023-11-14
    459人看过
换一批
#审判阶段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核所遵循的一种特殊审判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的任务是,由享有复核权的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报请复核的死刑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进行全面审查,依法作出是否核准死刑的决定。... 更多>

    #死刑复核程序
    相关咨询
    • 检察机关立案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程序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1
      1、对立案材料的接收 一律接收,不属于管辖范围的,转交有关机关;若需采取紧急措施,应采取紧急措施。 2、立案中的初查 在初查过程中,可以采取询问、查询、勘验、检查、鉴定、调取证据材料等不限制初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 不得对初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初查对象的财产,不得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3、对立案材料的处理 处理方式:立案和不立案。 无论是立案还是不立案,都必须书面决定。 不
    • 律师应如何参与死刑复核程序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5-10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 什么是死刑复核程序死刑的核准规定是什么,死刑复核程序有哪些条件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3-09
      一、什么是死刑复核程序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法所规定的诸刑种中最严厉的一种,称为极刑。中国法律一方面把死刑作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又强调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死刑复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报请对死刑有核准权的人民法院审查核准应遵守的步骤、方式和方法,它是一种特别的程序。对死刑案件进行复核时,必须完成两项任务:1、查明原判认定的犯罪事实是否清楚,据以定罪的证据是
    • 死刑复核程序包括死缓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4
      1.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死刑复核程序包括死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 死刑复核了还能检察院改判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01
      死刑复核中有改判,原判认定事实正确、证据充分,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根据案件情况,必要时,也可以依法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