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尤其是4月份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严重偏少,江河来水不足,水位持续偏低,致使部分省份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再次面临挑战。
近年来,重大灾害频频发生,地震、冰灾、洪灾、旱灾、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损失。据瑞士再保险统计,2010年,全球共发生304起巨灾事件,其中自然灾害167起,是1970年以来自然灾害数量最多的一年;2010年经济损失约2180亿美元,达到2009年的3倍以上;保险业损失超过43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0%以上。
作为市场化的社会互助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保险业参与社会风险管理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保险这种事先安排的损失补偿机制,能够增强社会的自愈能力和修复功能,保险业在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和化解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降低社会的灾害易损性。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保险学会年会上如是强调。
功能缺失现缺口
民政部救灾司统计显示,截至5月27日,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5省共有3483.3万人遭受旱灾,423.6万人发生饮水困难,506.5万人需救助;饮水困难大小牲畜107万头(只);农作物受灾面积3705.1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66.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9.4亿元。如何使受灾群众得到经济补偿,成为最现实的问题。
作为损失补偿和风险转移的最佳手段,保险应对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职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统计显示,1998年以来的12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所致直接经济损失2947.51亿元,其中经由政府救助救济得到补偿的数额为194.1亿元,比重仅占总经济损失的5.9%,损失补偿缺口达2753.41亿元。也就是说,约94%的自然灾害风险未能得到有效转移和分散。
干旱灾害风险损失补偿也面临同样的窘境。2010年,西南五省(市、区)因干旱灾害所致直接经济损失共计407.8亿元,中央下拨旱灾救灾资金13.32亿元,损失补偿缺口达394.48亿元。即使算上民政部接收的救灾捐赠11.1亿元,剩余的缺口仍达383.38亿元。这意味着,约94.01%的直接经济损失需要通过别的风险转移方式被分散出去,或由灾民自行承担。此外,西南五省(市、区)受灾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村山区人口,应对干旱灾害风险的脆弱性更大。如云南省因灾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亿元,贵州省达92.51亿元。如果两省受灾农户都参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至少能通过保险赔偿挽回农作物播种成本,更快地恢复生产,挽回更多的经济损失。
控制风险成趋势
尽管我国保险业近些年持续快速发展,保障覆盖面日益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保险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保险功能未能全面、充分地发挥,尤其风险控制的功能未能显现。
总体来说,保险的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发挥得较好,而防灾防损和社会管理功能还有待加强。陈文辉认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对于灾害风险的管控主要有三个环节:首先是风险识别和评估,其次是在此基础上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最后是风险分散和转移。传统的商业保险往往注重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忽视风险控制和损失的降低;注重损失补偿,忽视防灾防损;注重存量风险的处理,忽视风险减量工作;注重灾后的社会可恢复性问题,忽视社会的风险暴露和灾害易损性问题。实际上,灾中的抢险救灾和灾后的恢复重建并不能显著改善社会面对灾害的脆弱性,风险分散和转移也并不能真正降低风险。保险业在灾前的风险转嫁和灾后的损失补偿职能,固然能够熨平经济波动,接续社会发展链条,但并未真正减少人民生命财产和总体经济的损失。
目前,社会减灾从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单一、被动、应急的危机管理模式向全面、主动、长期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陈文辉表示,保险业也当顺势而为,超越传统保险思维,将工作重点从处理存量风险向促进风险减量延伸,全面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
管理风险为核心
社会综合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与保险业的生存发展是休戚与共、利害攸关的关系,荣则共荣,损则俱损。陈文辉表示,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全社会的综合风险防范能力,减少灾害事故对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还有利于保险业减少赔款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随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客户的成熟及竞争的加剧,保险经营中专业技术的重要性愈益显现,保险服务中的科技含量成为衡量各公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保险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从保险公司自身来看,体现在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和经营管理决策上。从对社会的作用来看,既体现为确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投保人加强风险管控,降低初始风险,也体现为通过基于精算的风险定价和条款设计,真实反映保险标的的风险暴露程度,以市场化的手段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安全设防和备灾减灾。陈文辉认为,风险管理是保险业的关键职能,也是保险业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所在。在这一方面,国内保险公司不仅有很多功课要做,在观念上也需要有所转变。
在新的减灾形势下,要坚持创新保险机制,完善保险功能,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让保险业大有可为,也理应大有作为。陈文辉如是说。
-
地震巨灾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149人看过
-
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98人看过
-
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标准及其发展趋势
425人看过
-
论商业保险在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
153人看过
-
巨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500人看过
-
保险公估的发展趋势
415人看过
保监会是是全国商业保险的主管部门,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依法对保险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保监会依法依规对全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对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 更多>
-
肇事逃逸的趋势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11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
-
政府管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4政府管制是指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凭借其法定的权利对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所施加的某种限制和约束,其宗旨是为市场运行及企业行为建立相应的规则,以弥补市场失灵,确保微观经济的有序运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管制属于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它与旨在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宏观经济调控一起构成政府干预经济的两种主要方式。就是政府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
-
日内趋势策略和日间趋势策略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3与商品期货市场的日内趋势交易策略较为相似,国债期货的日内趋势策略,主要也是专注于利用T+0的交易方式,捕捉日内期债合约的短期涨跌机会。像商品期货的R-Breker策略、Dl-Thrst策略等,也都可以大同小异地应用到国债期货的日内趋势策略和相关高频交易中。具体可以参考QtPls公众号12月13日的文章《重磅干货:商品期货市场常见的量化交易策略》。而在日间趋势策略而言,商品期货市场中的均线策略、通道
-
保险独立代理人的优势比保险经纪人优势大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3都一样的吧,你也可以为你的工作来点副业,像最来朋友圈挺火的人人保险的保险分销活动,认证下身份就有¥,还有其他好多好处呢,你可以自己去了解下。
-
私募证券的风险以及风险管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1-25私募证券是指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的证券,其审查条件相对较松、投资者也较少、不采取公示制度。 风险如下: 1.价值评估带来的风险。 2.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风险。 3.委托代理带来的风险。 4.退出过程中的风险。 风险管理: 1.合同约束机制事前约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2.分段投资。 3.约定股份调整条款来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