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规定过于笼统,容易造成司法权的滥用。
对于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可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相较于可具体认定为妨害执行行为的规定,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四个字的规定过于宽泛,究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被执行人是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律文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未按生效文书履行相应义务,是否就可以认定为拒不履行?法律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从而给法官留下了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容易导致司法权的滥用和被执行人人身权益的被侵害。
(二)法院决定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后,被执行人缺乏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书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一、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的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主要适用于以下四种情形:
(1)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2)拒不申报或虚假申报财产的;
(3)被执行人恶意串通,以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旅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4)有妨害执行行为的。与此同时,从现有的法律条文来看,目前关于执行程序中司法拘留措施的相关规定,侧重于对申请人实现债权的保护,强调对被执行人不履行及妨害执行行为的制裁,而缺乏对于被执行人人身权益进行保护的相关规定。
-
我国刑事司法中关于拘留的相关法律规定?
275人看过
-
逮捕措施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255人看过
-
法定赔偿适用相关法律问题
493人看过
-
法律中关于未签合同,工伤赔偿相关问题的规定
126人看过
-
关于外资公司清算适用《公司法》清算规定的相关问题
187人看过
-
车位权属相关法律规定及存在问题
459人看过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 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 更多>
-
我国劳动法律中关于方面的规定存在哪些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5《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
-
关于我国海关行政处罚拘留的法律问题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25海关行政处罚通常不会采取行政拘留。海关行政处罚是指海关依据法律授权,对违反海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走私行为和违反海关规定的行为,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海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 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走私行为是指违反海关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限制性管理。
-
法律中关于刑事拘留多久见面的问题是如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
-
民法典中关于饮酒致死的规定及其相关问题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20和朋友一起喝酒,如果出现以下四种行为之一,将会承担法律责任: 1. 强迫性劝酒,比如使用威胁、刺激等手段强迫朋友喝酒,或者多次劝酒,让朋友难以拒绝。 2. 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者已经处于身体状况不适合饮酒的情况下,仍然劝其饮酒,或者在对方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时,不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3. 酒后驾车未劝阻,或者明知对方酒后驾车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仍然放任这种情况发生。
-
执行新司法解释适用问题有什么相关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二百二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工作和学习所必须的费用;自然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基于抚养关系、扶养关系、赡养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基于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而产生的给付请求权;金融机构交存在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及其营业场所、使用中的运钞车;医疗机构、学校、幼儿园等公益法人正在使用的为完成公益事业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