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构成肇事逃逸的行为是如何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8 22:20:16 325 人看过

一、不构成肇事逃逸的行为是如何的

下列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

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二、肇事逃逸的认定是如何的

肇事逃逸的认定:

1.从法律规定上看,本罪不属于身份犯。

2.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3.必须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4.重大交通事故必须发生在交通过程中以及与交通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

5.交通肇事的结果必须由违反规范保护目的的行为所引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逃逸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如何的

交通肇事逃逸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下:

一、责任认定加重。如果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将负全部责任。

二、面临处罚。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拘留。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三节 非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七十一条 非机动车载物,应当遵守下列规定:\n(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n(二)三轮车、人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身0.2米,长度不得超出车身1米;\n(三)畜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2.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身0.2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辕,后端不得超出车身1米。\n自行车载人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9日 02: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这种情况下的逃逸行为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2005年6月27日23时许,被告人陈某驾驶悬挂鄂A/17734号牌的大货车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往西樵镇方向行驶,至樵丹路百西科技园路口时靠边停车等人。期间张某驾驶粤Y/B9357号小型客车同向行驶,追尾碰撞陈某驾驶的大货车尾部,导致面包车损坏、关某受伤、张某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陈某驾车逃逸。2005年7月29日,陈某及其肇事货车被公安机关缉获。经交警部门认定,被告人陈某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张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负事故的次要责任。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陈某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肇事后逃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二审法院认为,交通事故发生在前,陈某的逃逸行为发生在后,其逃逸行
    2023-06-04
    112人看过
  • 行为人肇事逃逸构成什么罪
    一、肇事逃逸构成什么罪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的构成是怎样的1、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2、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是指与一定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备相联系的铁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运输,这类交通运输的特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相连,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危害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3、主观方面为过失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4、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
    2023-03-23
    62人看过
  •  酒驾行为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轻型肇事逃逸罪?
    本文介绍了酒驾嫌疑的四个方面以及酒驾嫌疑行为的具体表现。酒驾嫌疑包括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而酒驾嫌疑行为则包括以上四个方面以及逃离现场后再次返回、将伤者送到医院但不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行为。以下是对上述内容的改写:1.酒驾嫌疑包括:a)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b)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c)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d)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2.酒驾嫌疑行为包括:a)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b)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c)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d)在接受调查期
    2023-11-17
    186人看过
  • 逃逸肇事事故构成刑事行为的界定标准
    一、逃逸肇事事故构成刑事行为的界定标准逃逸肇事事故构成刑事行为的界定标准包括:1.行为标准:肇事者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并且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这是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基本前提。2.结果标准:肇事逃逸行为必须导致一定的危害结果,即造成一人以上重伤,并且肇事者对该结果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如果未造成人员重伤或者肇事者不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那么不构成交通肇事罪。3.情节标准:除了上述行为和结果标准外,还需要考虑肇事逃逸行为是否存在其他严重情节。例如,肇事者是否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是否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等。这些情节都可能影响肇事逃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刑事责任的轻重。4.其他。二、逃逸肇事事故构成刑事行为怎么处罚逃逸肇事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
    2024-01-19
    404人看过
  • 如何追究肇事逃逸罪行为
    一、如何追究肇事逃逸罪行为若造成交通事故之后选择逃逸且尚未触及刑法范畴,将受到公安机关处以2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同时还可能会被处以15日以内的拘留;若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并且当事人选择逃逸,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将会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公安机关有权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事人终身都无法再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有逃逸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按照《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同时有逃逸行为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要是因逃逸行为致人死亡的话,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二、如何追责对方肇事逃逸罪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以下几种判定:1.全责与无责。在所有事件的起因皆为单方面当事人违规操作的情况下,违规当事人将承担全部责任,而对于该事故并无直接因果关联的另一方则不需负责;2.主责与次责。当
    2024-07-03
    498人看过
  • 如何算是构成肇事逃逸罪,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一、如何算是构成肇事逃逸罪“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当事人
    2024-01-17
    282人看过
  • 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几分,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一、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几分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二、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认定方法: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8.经协商
    2022-06-29
    257人看过
  • 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
    肇事者违章肇事如果只是致被害人轻微伤、轻伤或者只是造成了牲畜(如猪、牛、羊等)死亡的后果,财产损失数额不大。此时如果肇事者逃逸行为本身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肇事者不构成犯罪,对肇事者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一、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后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理肇事者违章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此时肇事者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时肇事者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驾车逃逸,但没有因逃逸而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情况符合刑法第133条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处罚情节,对肇事者应处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一般包括以下三种: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害人得到其他人的及时救助而脱离危险,从而没有造成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后果。2、虽然在逃逸过程中已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
    2023-04-04
    240人看过
  • 机动车肇事逃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一、机动车肇事逃逸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交通肇事逃逸也不一定构成犯罪,逃逸后,未造成人员重伤也未造成30万元以上的财产损失就不构成犯罪,反之,造成一人以上重伤或造成的财产损失达到30万以上就构成了犯罪。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是指以下情况: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2.尚不构成犯罪,是指交通事故未达到以下情形:(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4)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5)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6)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
    2023-11-08
    442人看过
  • 构成肇事逃逸是不是全责?
    一、构成肇事逃逸是不是全责?构成肇事逃逸不一定是全责。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因此,交通事故逃逸的当事人不一定承担全责,只有在交通事故有关证据不能查证属实的情况下,才应承担全部责任。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沟通肇事后肇事者有逃逸行为的,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第九十三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二、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理?前行为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
    2024-02-04
    342人看过
  • 逃逸肇事罪:开车撞人后逃逸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开车故意撞人逃逸具体犯了什么罪,要按实际情况来定,具体如下:1、故意撞人不造成轻伤以上的,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伤害甚至死亡的,涉嫌故意伤害或者故意杀人,追究刑事责任,故意开车撞人是故意犯罪;2、故意驾驶撞人,未达到轻伤以上,对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或威胁他人安全的,给予治安拘留罚;3、造成被害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人民检察院审查,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何认定开车撞人逃逸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认定构成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逃离事故现场的。2.认为自己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2023-07-07
    132人看过
  • 肇事逃逸的性质,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有哪些
    一、肇事逃逸的性质,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有哪些肇事逃逸的性质如下:1.罪后表现说。逃逸的实质是行为人在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结果进一步加重的条件;2.独立行为说。认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因此应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吸收犯处理;3.分别情况说。认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含义和性质有什么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
    2024-01-06
    473人看过
  • 肇事者是否构成肇事逃逸
    本文认为,陆某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原因是其在案发之后未报案,且在公安机关对其讯问作了虚假的供述,后公安机关经过多次调查走访并加大审讯力度,在强大的攻势面前,陆某最终承认自己是肇事者,其客观行为表明其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意思。(一)关于现场的理解应当进行适当的扩大解释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该定性明确要求要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要件,即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主观目的的指引下实施了该行为。对于此处的现场如何理解,刑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无明确的规定,交通肇事的地点作为现场肯定是无异议,但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于2011年3月15日联合下发的苏高法[2011]135号《关于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关于交通肇事后逃
    2023-02-04
    302人看过
  • 什么情况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
    一、什么情况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如何认定下列情况将构成交通肇事罪: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四、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认定为肇事逃逸。《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
    2024-01-30
    36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什么是逃逸,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如何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逃逸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21
      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具体分析如下: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
    • 什么才是我们说的逃逸什么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1
      第七十二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脱离现场是否构成肇事罪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23
      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2 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如:被告人王某负主要责任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王某
    •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肇事逃逸吗,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及行为是怎样的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05
      不构成肇事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1、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2、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
    • 肇事逃逸行为指的是不属于肇事逃逸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3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