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执行工作的影响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09:24:15 416 人看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种涉法利益冲突不断增加,人民法院的执行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给人民法院的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现行的法律法规关于执行工作的规定不够完善,又相对滞后,从法律程序上制约了执行工作的健康发展。这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特别是关于执行工作的相关规定,为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对解决执行难问题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加了对执行机构的完善

原民诉法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根据需要设立执行机构,但实践中,高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都设立了执行庭或执行办公室,修改后的民诉法对目前的设置现状予以了确认,将实践的需要与法律层面统一起来。新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各级法院均可设立执行机构,这一修改有利于加强上下级法院之间执行机构的沟通,有利于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有利于执行工作的整体部署。

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进一步保障了当事人的权利

1、申请执行期间的延长:原民诉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期间,当事人双方是法人的,为六个月,涉及到个人的申请执行的期间是一年,而民法上对普通债权的保护期限大多是二年,执行程序保护的债权是经过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这个债权保护的期限低于保护普通债权的二年期限是很不合理的,这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延长了申请执行期间,规定所有民事主体申请执行的期间都是二年,而且申请执行的期间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间可能因为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的出现而延长,民诉法关于执行申请期限的修改进一步保障了当事人的权利,也更加科学、合理。

2、申请执行法院的增加:《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加了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的规定,修改后的第十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一审法院或与一审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当事人可以选择一审法院和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民诉法的这一修改更有利于债权的实现,保障当事人的权利,通常情况下,被执行财产所在地法院更方便采取执行措施,更容易发现线索和掌握被执行人财产的变动情况,对法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异地执行,节约执行成本和提高执行效率。

3、加强当事人监督执行的权利:为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执行工作的影响,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赋予了申请执行人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变更执行法院的权利,变更执行法院制度的主体只能是申请执行人,同时也规定了变更执行法院的条件,就是执行法院从收到申请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上一级法院可以对当事人的申请审查后责令原执行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还可以指令其他法院执行,这一修改赋予了当事人监督执行工作的权利。

4、明确了当事人司法救济权利:增加了当事人对违法执行行为司法救济的规定,修改后的民诉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这一条明确了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法院在执行方法、执行措施或执行程序上违反法律的救济规定。

三、《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加了新的执行方法和措施

1、民诉法的修改增加了立即执行制度。根据修改前的民诉法规定,执行人员只有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后方能采取强制措施,执行通知是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这造成部分被执行人接到执行通知后,转移隐匿财产,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扰乱了社会秩序。修改后的民诉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人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这可以有效避免被执行人转移财产行为的发生。

2、民诉法的修改增加了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对大多数执行案件,只有找到、摸准被执行人的财产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这次修改明确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被执行人报告财产制度的出台,对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逃避执行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3、民诉法的修改加大了执行威慑机制。为了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这次规定了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单位限制被执行人出境,也可以在诚信系统记录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的情况,同时可以通过媒体公开不履行义务人的信息。通过加大威慑机制,形成社会上各方面的监督来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四、《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妨碍执行的个人和单位加大了处罚措施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有协助执行义务的个人和单位,拒不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甚至与被执行人串通一气,帮助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或通风报信,给法院的执行工作制造了很大的障碍,修改前的民诉法对妨碍执行的处罚力度不够,存在罚款数额过低,对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只能罚款的问题,修改后的民诉法规定,有义务协助执行的单位不依法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除予以罚款、提出司法建议外,还可以予以拘留。另外民诉法调整了罚款金额,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是1万元以下,单位的罚款金额为1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以上这些规定,是通过法律的调整,促使义务协助人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效果,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这次《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条款的修改,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强化了执行措施,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1日 00: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不可抗力相关文章
  • 浅谈审判和执行工作中的非法干预
    一、非法干预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造成的危害(一)在诉讼中干预。党政干部和个别机关公务员利用各种人情关系,甚至金钱关系,权力地位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在案件立案时打招呼、批条子,蛮横强令甚至贿赂,指定案件承办人,在幕后操作案件的审判进程,进而影响裁判结果,使司法公正流失殆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在执行中干预。党政干部和个别机关公务员在案件执行过程中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协助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抽逃资金逃避债务,为执行机构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执行员,批令中介机构弄虚作假进行评估拍卖,阻止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人履行协助执行义务,使执行工作困难增大,陷入被动。(三)司法行政干预。主要是指党政干部安排法院工作人员从事、参与非司法行政执法活动,影响法院居中裁判这一工作地位,影响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有的党政领导干部要求法院违法从事招商引资、经济创收等经营性活动,在当地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二、目前预防非法干预现象采
    2023-03-28
    238人看过
  • 浅谈刑事诉讼的证明
    一、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和特征(一)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刑事诉讼证明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及有关的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运用依法收集的证据,查明、证实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证明与刑事诉讼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我们知道,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首先必须查明案件事实,而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就是一个证明过程,即运用依法收集的证据,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犯罪、所犯何罪、应否处刑及处以何刑。因此,证明活动不仅贯穿刑事诉讼的始终,而且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内容。(二)刑事诉讼证明的特点证明作为一种提示真理的手段,从古至今,被人们广泛运用。刑事诉讼证明作为其中的一种,与其他证明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刑事诉讼证明又是一种由法律调整的特殊证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1、证明主体的特定性。证明主体的特定性是指刑事诉讼的证明主体必须是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并依法享有证明权利或承担证明责任的国家专门机关或者有关的诉
    2023-02-16
    260人看过
  • 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监督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现状长期以来,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突出现象:1、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类型以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造成人身伤亡的案件居多。一些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巨额损失的经济贪利型犯罪,如贪污罪、、职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骗取出口退税罪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比例微乎其微。2、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以个人居多,单位和检察机关极少。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绝大多数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很少,人民检察院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更是寥寥无几。3、在案件的中,检察机关对法院刑事审判活动监督较多,而对附带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极少。公诉人对法庭刑事审判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积极提出纠正,而对附带民事审判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甚少提出纠正。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监督薄弱的原因分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所以成为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盲点,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重刑轻民的传统观念影响,不少
    2023-04-22
    474人看过
  •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执行的十大新举措
    一、扩大了执行法院的选择权,有利于申请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执行法院:第二百零一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根据此条规定,当事人可根据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或其他有利于申请执行的情况,选择向某管辖法院申请执行,避免了法院之间委托执行造成时间和财力上的浪费和拖延,有利于申请人根据不同情况向不同法院申请执行。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对违反法律规定的执行行为提出书面异议或复议;第二百零二条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2023-04-27
    424人看过
  • 浅谈对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认识
    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了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并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现行犯所采取的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各种诉讼方法和手段的总称,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是侦察活动中的重要工作。刑事强制措施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的立法设计和司法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科学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强制措施有利于发现真实,从而保证刑事实体法的正确实施。强制措施有助于控制犯罪。强制措施能够促进保障人权。强制措施对于推动法制教育有积极意义。刑事强制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存在较多问题。在强制措施的体系上,过度依赖羁押性手段,而对羁押的替代措施重视不够。在现代各国刑事诉讼中,
    2023-06-06
    384人看过
  • 浅谈民事诉讼的程序债务纠纷诉讼程序
    民事案件分为两大类,一是平等主体之间因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所产生的民事纠纷案件,这类案件进入诉讼领域后就称之为民事诉讼案件;第二类是不具有民事权利义务之争的案件,它不具有纠纷性,如宣告公民死亡、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等,叫作非讼民事案件。《女童终身弱视谁之过》一案,为典型的由于民事纠纷引起的民事诉讼案件,值得探讨的是该案件经过了一审、检察院抗诉、再审、上诉,最后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了终审判决,这一系列的审判程序依据何在?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为何检察院可以抗诉?法院为何还需要再审且能够上诉?弄清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我们对民事诉讼普通程序的了解。普通程序是民事诉讼中最通常适用的程序,它适用于一般的民事纠纷案件,包括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及审判监督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我国民事审判第一审程序又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第一审普通程序是通常程序中的基础程序
    2023-06-05
    379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不可抗力
    相关咨询
    • 浅谈对夫妻共同财产的执行
      香港在线咨询 2021-01-17
      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执行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强制执行必然涉及婚姻法与其他法律的种种规定,因而在实际执行中难度较大。在此,笔者结合执行实践,就夫妻共同财产执行实务中的一些问题谈点体会。   一、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界定   在执行中应否执行夫妻共同财产,首先要弄清执行的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因为对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债务,其用以清偿的财产范围和方法
    • 对夫妻共同财产的执行浅谈
      辽宁在线咨询 2021-01-16
      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执行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强制执行必然涉及婚姻法与其他法律的种种规定,因而在实际执行中难度较大。在此,笔者结合执行实践,就夫妻共同财产执行实务中的一些问题谈点体会。   一、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界定   在执行中应否执行夫妻共同财产,首先要弄清执行的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因为对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债务,其用以清偿的财产范围和方法
    • 新民事诉讼法对诉讼管辖制度作了哪些修改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9
      新民事诉讼法扩大协议管辖的范围,在法院管辖问题上更加尊重意思自治【法条索引】:新民诉法第34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旧民诉法第25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
    • 民事执行体制改革对司法机关的影响有哪些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7
      民事执行体制改革是我国尚未落实的改革难题,特别是将民事执行体制改革放在中国系统的制度结构之中,并与运行良好的其他国家类型的体制进行比较之中去思考、去探索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对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的实践尝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梳理和分析,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视角差异和系统性方面。
    •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于执行的新规定是什么,执行措施又是什么样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2-14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于执行的新规定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内容作了以下几方面修改,也是对《民事诉讼法》内容进行最重大修改的一编。首先,新法强化了以下执行措施:1、执行员在发出执行通知的同时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2、被执行人拒不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状况的,可以罚款或者拘留;3、增加了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征信系统记录、媒体曝光等措施;4、提高了罚款金额:个人由1千以下提高到1万以下,单位1千以上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