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你可以主张从工作的第二个月起至一年内的双倍工资,一般计算11个月的工资,另外可以主张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个月工资。
一般而言,没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算作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可以通过支付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来解除合同,那不是问题的关键。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如下:
1、年限计算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不再限定补偿年限(12年)
3、工资计算基数: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里的工资是指劳动者的应得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赔偿有没有规定
473人看过
-
签订劳动合同期间辞职没有签合同,公司是否应该赔偿
462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未签订,辞职后公司应该赔偿吗?
477人看过
-
没签劳动合同辞职不给工资怎么办,辞职赔偿吗
323人看过
-
与未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公司有没有赔偿
147人看过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写了辞职信,你能赔偿吗
299人看过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 更多>
-
按劳动法辞职没签合同怎么赔偿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6《劳动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两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能够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诉讼讼,也能够商量解决。第九十八条用人单位违背本法限定的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有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导致损害的,应当承受赔偿职责。第八十八条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
-
劳动合同签了没有签到辞职还需要赔偿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9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因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没有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没有交社保的,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
辞职不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20主动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是不给经济补偿金的,但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去劳动监察部门反应情况,如果协商不一致可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没签劳动合同被辞退,怎么办,应该赔偿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71、公司未与你签订劳动合同,应该自第二个月起向你支付双倍的工资,即公司还要向你支付5个月的工资。 2、你5.18日写的辞职书,公司在之后的一个月内可以随时让你离职,6.1日领导让你下午不用来上班了,是合法的。因为你主动离职,所以用人单位是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但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你购买社保,而你以此为由离职的,用人单位就应当向你支付经济补偿金。
-
没签劳动合同,单位不签,应该怎么赔偿,怎么赔偿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09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认定劳动关系存在,所以用人单位也是需要赔偿的,但是,在公司否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认定劳动关系。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