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分期逾期被告后需要及时联系银行还款。虽然已经走入法律程序,但是如果在法院宣告判决前就已将欠款还上,法院会酌情减轻判决,甚至在商协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减免判决。如果在被告后,仍然不还款,那么被认定为恶意透支的可能性非常大。恶意透支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需要承担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信用卡分期逾期被电话催收要坐牢吗
信用卡逾期被电话催收的不一定要坐牢。法律规定恶意透支,并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才会立案追诉,可能会坐牢。而对于不是恶意透支或者恶意透支数额较小的,则只会提起民事诉讼,追究民事还款责任,不会坐牢。即使是恶意透支的额,如果积极偿还欠款的,可以适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欠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的,还可以与银行协商延期还款或者分期还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
信用卡逾期问题导致被刑事拘留,如何解决?
321人看过
-
逾期信用卡还款应该如何协商解决
89人看过
-
如何解决因信用卡逾期导致的冻结问题
415人看过
-
如何利用分期还款解决信用卡逾期?
495人看过
-
如何与银行达成一致解决逾期信用卡问题
363人看过
-
如何与银行进行交涉解决信用卡逾期问题
488人看过
-
如何解决信用卡逾期问题,法律规定是什么福建在线咨询 2023-10-02当我们使用信用卡时,如果我们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没有足够的还款金额,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信用卡逾期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积极配合,积极与银行协商个性化分期付款,俗话说停息挂账。只要逾期原因合理,银行一般会同意个性化分期。
-
求解决17万信用卡逾期能力问题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07一、您可以主动找银行协商“个性化分期”或者“二次分期业务”。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协议,最高60期,停息分期,但一直属于逾期状态。 二、与银行协商还款需要有较强的的金融知识、专业的法律知识以及一定的谈判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要多和银行官方客服联系,所以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是很难与平台银行协商成功的。 您可以与我联系,我会帮助您与平台进行协商,为您争取延期还款或者停息挂账。
-
该如何解决产品被告侵权问题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06可以。但按现行法律规定,很难。因为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生产商和销售商存在共同故意侵犯原告的权利的情形很少见,大多是二者没有共同的故意。因此,从法律规定上来说,二者不属于必要共同诉讼人。 一、从司法效率上讲,二者作为共同被告又是十分有利于诉讼的由于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往往权利人更容易获得流通领域侵权人的相关证据,而对于生产领域侵权人的证据则不好收集。如果销售商提供了供货商或生产商的相关信息及
-
民事诉讼被告错误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西藏在线咨询 2022-09-04民事诉讼中要求有明确的被告,如果被告错误,那么将不符合提起民事诉讼的条件,需要原告对此进行补正,不能补正的,会裁定驳回起诉。根据《》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中,对被告的要求是“明确”,即起诉时,被告名字或名称及住址、联系方式应当正确。法律赋予了原告选择被告的权利,原告认定其选定的被告是与其有诉讼争议的主体,故原告对其选择不当或选择错误的主体为被告,应当承担败诉风险。即被告主体错误,所诉被告并不
-
网购逾期问题如何解决?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6您确实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来解决网络贷款逾期问题。在采取行动之前,借款人应先确认所选的借贷机构是否提供了协商还款的方案。若借款人满意的网贷平台尚未规定延期或分阶段偿还,或许就不需要寻求法律援助了。然而,许多人认为他们具备充分能力进行谈判协商,但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