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在签订合同用假名签字,导致对方未作出真实意思表示而有利于自己的,属于欺诈行为,该行为是不合法的民事行为,该行为将可能导致合同自始无效、绝对无效。可以向公安报警,公安不立案的话你可以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提出要求,让侦查监督科强制公安立案。
一、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在于无效合同自始无效,而可撤销合同在撤销前仍然是有效的。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空置遗嘱无效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一)遗嘱人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二)遗嘱内容不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三)由于遗嘱继承人的原因导致遗嘱无效的;(四)基于财产处分上的原因而遗嘱无效;(五)遗嘱违反法律强制性抚养义务而导致无效;(六)多份遗嘱的内容冲突造成的遗嘱无效;(七)遗嘱形式不合法导致的遗嘱完全失效;(八)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间冲突造成遗嘱无效;(九)遗产中的消极财产大于或等于积极财产,即债务清偿后无剩余财产,导致遗嘱无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三、无效合同的判定是怎样的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导致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损失的或者是一方利用胁迫或者欺诈的手段促使订立合同以及用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还有就是签订合同是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话,合同则被宣告无效。判定为无效合同的合同不能发生任何法律效力。认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如下:
1、当事人意思表示虚假;
2、合同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4、合同违背公序良俗。
有效合同成立的要件如下:
1、双方当事人应具有实施法律行为的资格和能力;
2、当事人应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意思表示一致;
3、合同的标准的和内容必须合法;
4、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互为有偿;
5、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综上所述,签订合同,需要先核实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然后,要注意合同要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如果不是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应签订确认书并盖章签字,最后,就是要看合同的必备条款是否明确了。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把假货当真货卖算诈骗吗
359人看过
-
两年后持收货方签名的送货单追收货款有效吗
481人看过
-
微信上代购卖假货算诈骗吗
88人看过
-
卖假货算合同诈骗罪么
277人看过
-
买假货就是诈骗吗?
149人看过
-
欠货款跑了算诈骗罪吗,欠货款玩失踪算诈骗吗
408人看过
抚养义务不能放弃。能放弃的通常不是义务,而是权利。抚养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是父母所承担的教育、抚养子女的责任,不可以放弃。不履行抚养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遗弃子女的,会构成遗弃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更多>
-
有送货单没签字算犯罪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27送货单没签字能起诉。起诉的一方应与本案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被起诉的一方应身份明确;纠纷应属于人民法院的受诉范围以及管辖范围,具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
仅有签名的送货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受货人不签名的送货单是否有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4具有一定的效力,但是由于收货人未签名,因此,效力十分低下。如果收货人否认,则法官可能不采纳相应的送货单的效力。买卖合同中,卖方通常将送货单作为其已经履行交货义务的证据,实践中送货单的形式有如下三种,签收的方式不同,送货单的证明效力也不同:第一、证明效力最高的一种,收货方在送货单上盖章。公章的证明效力高,收货方应当对其加盖公章的行为承担法律后果。如果没有相反证据,法院会对该送货单的证明效力予以认定。
-
-
两年后持收货方签名的送货单追收货款有效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09-0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价款。对支付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应当在收到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第六十一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买卖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对何时
-
送货单诈骗诉讼时效是几年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06送货单法律诉讼时效是3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