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人在财产权利转移前可以随时撤销赠与,但具有道德义务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则不得随意撤销。如果存在法定撤销的情形,赠与人必须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法定撤销权。
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赠与人可以随时撤销赠与,但具有道德义务或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则不得随意撤销。如果存在法定撤销的情形,例如: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严重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等;赠与人要行使法定撤销权,必须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
赠 与 撤 销 的 法 定 时 效 是 多 长 ?
赠与撤销的法定时效是多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二条规定,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的,造成赠与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赠与人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的,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赠与撤销的法定时效为一年。因此,在赠与财产有瑕疵的情况下,赠与人在一年内可以行使撤销权,但需要满足法定条件。如果赠与人在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
赠与财产有瑕疵时,赠与人可以行使法定撤销权,但需满足法定条件。如果赠与人在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第六百六十三条: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第六百六十四条: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
赠与合同撤销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271人看过
-
赠与人的撤销权及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236人看过
-
赠与人的撤销权及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420人看过
-
撤销赠与合同的期限有多久
403人看过
-
撤销赠与合同有效多长时间
489人看过
-
赠与合同的撤销期限是多久?
447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撤销赠与的时效有多长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5①撤销赠与的时效是一年。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驶。 ②如赠与人发现受赠人不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要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一年内,到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赠与合同,返还赠与财产。若逾期不予起诉的,法院不再予保护。该时效不同于诉讼时效,不适用中止、中断等情形。
-
撤销赠与的时效是多长时间有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7撤销赠与的时效是一年。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驶。如赠与人发现受赠人不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要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一年内,到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赠与合同,返还赠与财产。若逾期不予起诉的,法院不再予保护。该时效不同于诉讼时效,不适用中止、中断等情形。
-
撤销赠与的诉讼时效有多长?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41、撤销赠与在财产转移之前,按照法律规定三年,要求受赠人返还财产,拒不返还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
-
撤销赠与的时效是多长时间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11①撤销赠与的时效是一年。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驶。 ②如赠与人发现受赠人不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要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一年内,到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赠与合同,返还赠与财产。若逾期不予起诉的,法院不再予保护。该时效不同于诉讼时效,不适用中止、中断等情形。
-
撤销赠与时效是多长时间湖北在线咨询 2023-05-03①撤销赠与的时效是一年。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驶。 ②如赠与人发现受赠人不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要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一年内,到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赠与合同,返还赠与财产。若逾期不予起诉的,法院不再予保护。该时效不同于诉讼时效,不适用中止、中断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