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对于虚假诉讼罪既遂, 其处罚如下: 1. 如果自然人犯了此罪, 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并处或单处罚金。2. 如果情节严重, 自然人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3. 如果单位犯了此罪, 将实行双罚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虚假诉讼罪既遂,其处罚如下:
1.如果自然人犯了此罪,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如果情节严重,自然人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如果单位犯了此罪,将实行双罚制度。
4.如果司法工作人员犯了此罪,将从重处罚。
虚 假 诉 讼 罪 的 主 体 有 哪 些 ?
虚假破产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由任何公司、企业构成。根据《破产法》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具备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等都符合。
综上所述,虚假诉讼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来判定的,如果情节严重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
刑事诉讼法是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63人看过
-
怎样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毁坏邮件罪
60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伤情的鉴定
210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是哪三个?
289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199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认罪认罚后是否还能上诉
482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诉法第22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几条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07根据第22章的规定,中国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的存款所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 人民法院采取冻结措施时,不得冻结被申请执行人银行账户内国家指明用途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虚假发票罪有哪些特点云南在线咨询 2021-10-10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出口退税,扣除税金的其他发票,虚开税金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国家税金被骗金额在5千元以上的,应立案起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虚假广告罪量刑标准怎么计算甘肃在线咨询 2021-10-10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和服务进行虚假宣传,怀疑以下情况之一的,立案追诉:(1)违法收入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2)对个人消费者直接经济损失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或者对多个消费者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累计在20万元以上的;(3)以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名义,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使很多人上当,违法收入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4)虽然没有达到上述金额标准,但在2年内利用广告进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残害罪立案标准西藏在线咨询 2021-10-10如果战时涉嫌下列情况之一,应立案:(一)故意致无辜居民死亡,重伤或轻伤三人以上;(二)强奸无辜居民;(三)故意毁坏无辜居民财物价值五千元以上,或不满规定金额,但手段恶劣,后果严重。战时抢劫居民财物罪是指战时在军事行动地区抢劫,抢劫无辜居民财物的行为。战时涉嫌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立案:(一)抢走无辜居民财物的;(二)抢走无辜居民财物价值两千元以上,或不满足规定金额,但手段不好,后果严重。
-
《刑法》中的虚假诉讼罪认定怎么认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17虚假诉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1。虚假诉讼行为人侵犯第三方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诉讼对方的权益。2、虚假诉讼是指民事诉讼双方恶意串通,共同编制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非法侵占或损害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或权益的诉讼行为。3、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碍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单位或者个人。4、主观上只能是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