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年限为多久
1、《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第2款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为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即您应享的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
2、《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规定:工伤伤残九级享受下列待遇:
(1)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其标准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因为用人单位没有依法缴纳工伤保险,所以上述费用应当都由用人单位支付。
3、用人单位若不依法支付您工伤待遇,您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者申请法院支付令。
工伤鉴定下来了劳动仲裁时效多久
工伤鉴定需要60天。劳动仲裁需要45天。《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
2024年九级工伤赔偿多少钱,厦门九级工伤赔偿标准
292人看过
-
工伤等极为6极赔偿多少钱
451人看过
-
工伤死亡赔偿年限为几年
186人看过
-
工伤七级伤残赔偿金额为多少钱?
75人看过
-
上海十级工伤是2024年,2024年职工能赔多少钱
61人看过
-
成都工伤9级伤残2024赔偿多少钱
459人看过
-
2024工伤九级赔多少钱,九级工伤怎样赔偿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09-21每个地区标准不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以职工本人工资为标准计算其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本人9个月工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以统筹地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标准计算。其中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各为4个月工资,住院伙食补助费计算标准为30-50元每天。
-
2024年,临沂市工伤伤残鉴定九级能赔偿多少钱甘肃在线咨询 2024-08-23工伤九级赔偿项目包括: 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住宿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9个月本人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还需赔偿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1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
-
-
2024年,农民工打工九级伤残,总共要求赔偿多少钱湖北在线咨询 2024-08-23因医药费不同、年龄不同、个人工资水平不同、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不同,最终赔偿数额均不一样。据本人处理案件经验,九级工伤,按照安徽合肥标准预计赔偿16至20万元,以月工资4000元计算。赔偿项目包括:医药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停工留薪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等。
-
工伤老伤六级为23年算工龄赔偿多少钱?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19不知道你是哪个省的,由于每个省份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有一定的差异(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都很小)我提供一个广东省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供参考。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标准为:五级伤残为十八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十六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