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6 11:52:48 484 人看过

一、未成年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如何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矫治工作。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劳动教养。

针对特殊情况的未成年人,该县政法机关联合关工委、共青团、教育部门及社区、村居帮教组织加强回访、对涉嫌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落实跟踪考察制度,落实帮教措施。全面普查九年义务教育,对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失学、辍学的未成年人由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专项救助资金,确保这部分未成年人能接受学校教育。同时,积极开展系列温暖关爱和善美教育引导活动,传导社会正能量,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对未成年人出现的严重不良行为,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考虑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情况,与成年人区别对待。而作为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时制止严重不良行为、与监护人配合做细致的转化工作、必要时送工读学校教育和矫治等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5日 04: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犯罪相关文章
  • 学校对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学生处理的法律依据
    第十八条学校发现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不得歧视,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发现未成年人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者组织、参加实施不良行为团伙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或者未成年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学校对实施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给予处分前,应当向未成年学生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说明理由,并听取申辩。处分撤销的,学校应当及时撤出学生个人档案中的处分记录。第十九条学校不得开除或者以劝退等方式变相开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不得随意开除或者以劝退等方式变相开除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不得随意停止学生上课。未成年学生退学或者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被开除的,学校应当自未成年学生退学或者被开除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出具关于该未成年学生退学或者被开除情况报
    2023-06-06
    235人看过
  • 不良行为和不良严重行为的具体表现在哪部法律有规定
    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一)吸烟、饮酒;(二)多次旷课、逃学;(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四)沉迷网络;(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九)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2023-07-21
    409人看过
  • 严重不良行为的法律后果
    严重不良行为有:1、聚集他人结伙闹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产;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5、开展淫乱或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盗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财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
    2023-07-02
    295人看过
  •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包括什么
    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包括什么1、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包括:(1)旷课、夜不归宿旷课是指学生无故不请假而缺课;(2)携带管制刀具,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可能伤害别人,也可能被伤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是指利用轻微暴力、以暴力相威胁或者以其他手段相要挟的方法,迫使财物所有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有什么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
    2023-08-10
    157人看过
  • 征信不良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6月12日,《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布。这一次可算是国务院出重手,未来征信不良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贷款买房甚至有可能会直接被拒。目前查询个人征信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可以前往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进行现场查询;二是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服务查询;三是网银查询、商业银行代理查询等其他服务渠道。自2016年1月15日起,个人到柜台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每年第3次起的收费标准由现行每次25元降低至10元,通过互联网查询及每年前2次到柜台查询继续实行免费。征信不良的严重后果有哪些?1、以后跟政府打交道就别想“顺畅”例如,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新增项目审批、核准等。2、就让你在行业里无法立足对严重失信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等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3、出境、买房、
    2023-05-04
    495人看过
  • 严重不良行为是犯罪吗是违法行为吗
    一、严重不良行为是犯罪吗是违法行为吗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从概念上讲,严重不良行为与不良行为在违反社会规范这一点上没有区别,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别。而程度上的差别又可能改变行为的性质,使对严重不良行为的处理由家庭或学校的干预扩大到司法机关的干预。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预防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
    2024-01-10
    436人看过
  • 参与赌博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吗
    一、参与赌博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吗1.聚集一堆人在一起搞事情,严重影响公共秩序和治安;2.总是带着刀子,就算被教育了无数次也还是不改;3.好几次追着别人又打又骂或者非得要人家把钱交出来不可;4.到处散播那些黄色书籍或者影片之类的东西;5.不但让自己和别人乱搞关系,还拉上亲戚朋友们一起干这种勾当;6.偷东西已经成为了习惯,不仅是小偷小摸那么简单;7.赌博就跟吃饭喝水一样频繁,怎么说都没用;8.吸毒、注射毒品,这可是大问题啊;9.还有其他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真是让人头疼不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未成年学生旷课、逃学的,学校应当及时联系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了解有关情况;无正当理由的,学校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督促其返校学习。二、一年前赌博一年后还可以抓人吗会啊!参与赌博的行径就等同于犯了赌博罪,哪怕是去年才开始赌博,今年也可能会被抓起来。如果你是为了赚钱而去组织大家一
    2024-05-25
    226人看过
  •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如何预防
    一、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如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核心在于预防,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1.法律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及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实施的一系列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强行索要财物等。2.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公德,而且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3.因此,监护人和学校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二、监护人与学校的责任监护人和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1.监护人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防止他们接触不良信息和环境,教育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2.学校则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3.学校还应当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防止他们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三、维护未成年人安全维护未成年人安
    2024-07-27
    269人看过
  • 法律禁止未成年人从事哪些不良行为,你知道吗?
    法律上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产;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合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工会、残疾人联合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少年先锋队以及其他人民团体、有关社会组织,应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父母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什么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包括父母、老师;第10条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2023-07-04
    218人看过
  • 哪些行为会造成不良记录
    如今买房基本上都会和贷款扯上关系,不管你是公积金贷款也好,商业贷款也罢。信用记录都是贷款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一旦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成功贷款的机率就会减少。比较严重的情况,个人无法再在中国境内任何一家申请贷款。因为个人征信记录,在银行是联网了的,各个银行都可以查询。所以,若个人信用记录不好,也不能在银行申请房屋按揭贷款。那么哪些行为会造成不良信用记录呢,我们该如何避免呢?哪些行为会造成不良记录?第一,信用卡不能文章审核(泛)及时还款或者没有还款至最低还款金额,导致产生滞纳金和利息的行为。第二,贷款或者利息发生逾期以后,有的人虽然及时存入还款,但是由于逾期产生的罚息没有还清楚,导致征信系统中还是会显示逾期未结清,这样也容易造成不良记录。第三,使用支付宝等付款后又退货退款,不冲减本期账单,只能冲减下期账单,结果未及时还清本期账单就导致了逾期。第四,还贷账户与信用卡还款账户是同一账户,由于信用卡
    2023-05-04
    484人看过
  • 吸食注射毒品严重不良行为第几条
    吸食注射毒品,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其相关法律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第三十八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五)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六)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八)参与赌博赌资较大;(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024-05-01
    172人看过
  •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不良行为的定义
    不良行为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于什么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的法律。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修订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
    2023-07-03
    385人看过
  • 法律如何规范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一、法律如何规范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二、如何防止未成年人犯罪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方式如下:1.自身预防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2.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3.学校预防一是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标准如下: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一般地说,
    2023-10-31
    314人看过
  •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是严重不良行为吗
    律师解答:是。偷窃故意毁坏财物是属于违法的,一般只要故意损毁他人财物达到五千元以上的,那么还可以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一般数额较大就会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严重的就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罪,即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实施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从而构成的犯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5-01
    262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刑事犯罪
    相关咨询
    • 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3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 未成年人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⑴旷课、夜不归宿;⑵携带管制刀具;⑶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⑷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⑸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⑹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⑺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⑻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⑼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矫治的方式主要有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8
      必要情况下,可由政府依法收容劳动教养
    • 对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制作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包括哪些?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1-27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三十五条对未成年人实
    • 民法典规定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如何处理
      河北在线咨询 2024-08-30
      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