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仍待起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7 11:35:39 247 人看过

截至目前,今年初南方部分地区突降的这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保险业已赔付款额超过了40亿元,和1516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相比,保险赔付不足此次灾害损失的2%。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日前披露了这组数据,并指出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巨灾风险的扩大效应和反馈效应将日趋明显,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仅仅依靠商业保险难以独立承担损失保障的责任,建立完整有效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有财政支持、巨灾保险和社会救助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吴定富称。

今年初这场白色天灾,让社会各界清醒地看到,社会只有大动员,并没有制度保障。巨灾的来临,让业界再度重提呼声已达十余年之久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希望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政府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但千呼万唤未能起步的巨灾风险管理机制,何种模式适合中国国情,仍然处在探索论证、寻求共识的过程中。政府该扮演何种角色保险地位应如何体现国际经验能否适用自今年以来已成为各界人士议论的焦点,更是日前第二届中国风险管理论坛的核心话题。

政府角色

巨灾风险发生频率较低,群众投保商业险的意愿不强,但巨灾造成的损失程度极大,保险公司往往很难独立承担,因此以建立巨灾保险为重要内容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是必要条件。吴定富如是称。

在一个国家巨灾保险体系建立过程中,政府首先是制度安排的供应者,如建立抗灾应急机制,政府应急一般在快速反应层面。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刘京生称,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纵观全球各保险市场,巨灾保险设计第一是由政府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由国家财政提供适当财务资助,然后由政府和保险界,不论是保险公司或再保公司联合做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副总裁陈嘉美称,要强调政府在自然灾害问题上起主导作用,除政策支持、资金财政支持外,政府应主导设计一个与保险公司合作的管理模式。

保监会产险部副主任董波认为,政府无论作为风险补贴的提供方还是最终风险的承担方,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中都应发挥核心作用。

国家要有这种战略,加快从公共安全中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模式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做出战略总体布局,建设综合巨灾风险防范体系,着重解决协调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称,解决制度和组织架构的问题之后,就要建立法制,然后进入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协调工作。

针对立法问题,刘京生指出,美国、日本等国有专门制定强制保险的法律法规,而我国目前尚缺乏这一规定。以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保险为例,据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介绍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下一步将预防作为工作重点,坚持立法强制、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等基本原则,逐步建立安全生产与保险业良性互动的机制。

面对频率越来越高、严重程度越来越厉害的自然灾害,政府给自己定位的角色不应充当第一保险人,而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最后的再保险人。世界银行专家Egene(尤金)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有10个国家共建立了14个巨灾保险基金,大部分采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的方式,完全由政府主导的例子较少,每一个巨灾风险项目都是政府和保险行业共同合作参与,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希望政府扮演巨灾情况下担任最后保险人的角色。

如果某种事件损失概率很大但数量很小,损失应由被保险人承担,如果再大一些,应由保险公司承担,如果再大就由再保险人承担,如果损失更加巨大,保险人应寻求将其承担的部分损失转移给资本市场,如果损失程度更为严重,达到天文数字级,并且任何保险公司都不能承受,应当由政府介入。Egene(尤金)同时指出,各国政府也没有理由把巨灾风险自留,还应创立一种机制,把自己承担的大部分风险转移到国际市场。

Egene(尤金)指出,政府还能发挥的作用是,针对相关类别的巨灾保险,几乎强制性地要求相关群体购买,保险项目收取费率大致与承保成本一致。一般情况下政府直接补贴很少发生,大部分项目都尽量避免采用直接接受政府补贴。

加快构建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4月13日,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寇日明在第七届北大赛瑟论坛上表示,保险业要加快构建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寇日明表示,2008年,中国不仅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经历了比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更为重大的自然灾害,凸显了加快建设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众所周知,我国是巨灾频发而且损失严重的国家,近年来,干旱、暴风雪、超强台风等极端气候发生的频率和因之引起的损失程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不断频发的自然灾害相比,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很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巨灾风险的管理主要采用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地方政府配合,以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主的模式。这种事后补偿方式加重了财政负担、降低了资金利用效率、加大了财政支出需求的波动性,同时也存在救助难以及时到位、补偿程度较低等问题。

寇日明指出,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参与巨灾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可贵的探索。一是我国保险公司逐步开展了企财险地震保险业务,对巨灾风险事故有了一定程度的覆盖;二是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商业性保险公司接受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被迫选择自留,造成经营不稳定。巨灾对我国社会财富和农业生产的威胁巨大,单一地依靠国家财政救济管理巨灾风险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市场化的巨灾风险分散体系,是保持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全面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需要。

寇日明表示,保险业在市场化的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应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充分发挥保险管理职能,加大社会参与程度。充分重视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职能,通过再保险实现时间和地域上的风险分散,并积极推进社会对巨灾保险的参与程度。第二,建立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把巨灾风险划分为不同层次,形成投保人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到再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到巨灾准备金、巨灾准备金到全球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散链条。第三,以农业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第四,每年从中央和地方财政中列支一定的巨灾救助资金作为再保险费,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巨灾债券。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9日 02: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保监会相关文章
  • 建立多层次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在昨日由中国保监会和四川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巨灾风险管理与保险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指出,巨灾风险管理需要政府和保险市场共同参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与会专家学者指出,我国传统的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救助、轻预防,没有建立起一套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灾害预防管理机制;二是方式手段单一,各级政府主要采取行政手段集中救灾资源;三是政府压力较大,没有形成通过市场化手段在全社会分担风险的机制。因此必须在政府规划下,尽快建立起包括灾前防灾预测、灾中救援减损和灾后补偿重建为一体的多层次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我国保险业多年来在巨灾保险方面发展比较缓慢,保险赔付占巨灾损失的比例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从国际惯例来看,仅依靠保险机构商业运营难以承担相应的风险保障责任,一方面经营巨灾保险所需的基础技术、巨灾模型、巨灾损失数据和费率精算
    2023-04-23
    392人看过
  • 国家“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前瞻
    春节前,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灾害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因而,建立巨灾保险机制,减轻灾害对民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冲击,显得愈加迫切。去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今年2月15日,在保险业抗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透露,此次灾害过后,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向国务院提出方案,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体系。这一动向,引起了百姓的广泛关注。三大问题需首先破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副教授告诉记者:要建立巨灾保险体系,首先必须整合分布在保险业和气象局、水利局、测绘局、地震局、农业部、统计局等各部委的基础数据,在全国形成大尺度的风险区划,评估风险等级。只有这一工作完成了,保险公司才能设计产品,厘定费率,进而投放市场。目前,各部委在数据共享方面还不是很充分,这
    2023-04-23
    124人看过
  • 巨灾风险管理的保险业
    我国保险业在参与巨灾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可贵的探索。一是我国保险公司逐步开展了企财险地震保险业务,对巨灾风险事故有了一定程度的覆盖;二是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商业性保险公司接受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被迫选择自留,造成经营不稳定。巨灾对我国社会财富和农业生产的威胁巨大,单一地依靠国家财政救济管理巨灾风险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市场化的巨灾风险分散体系,是保持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全面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需要。
    2023-04-23
    119人看过
  • 巨灾风险管理的保险业
    我国保险业在参与巨灾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可贵的探索。一是我国保险公司逐步开展了企财险地震保险业务,对巨灾风险事故有了一定程度的覆盖;二是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商业性保险公司接受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被迫选择自留,造成经营不稳定。巨灾对我国社会财富和农业生产的威胁巨大,单一地依靠国家财政救济管理巨灾风险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市场化的巨灾风险分散体系,是保持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全面协调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需要。一、火灾保险费率是多少火灾保险的保险费率,通常以每千元保额为计算单位,费率的表达形式为千分率。在火灾保险的经营实践中,基于保险标的存放在固定处所,其费率的确定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1、建筑结构及建筑等级;2、占用性质;3、承保风险的种类及多寡;4、地理位置;5、投保人的防灾设备及防灾措施。火灾保险业务
    2023-06-22
    166人看过
  • 巨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从今年初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巨灾,到5·12四川汶川突发的这场强烈地震,这些灾难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衍生出大量的次生灾害。据民政部报告,截至5月28日12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8109人遇难,364552人受伤,失踪19851人。截至5月28日,死亡的被保险人达到1.5万人,伤残的被保险人达到1945人,被保险房屋倒塌4.29万间。因灾情复杂使得保险报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失踪人员投保情况尚不明朗,上述保险人伤亡及财产受损情况仍有待更新。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8日12时,全国共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347.87亿元,实际到账捐款258.98亿元。来自财政部的消息显示,截至28日14时,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195.5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53.8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1.72亿元。业内专家预测,以目前的财政救济和社会捐赠总额,远不能抵消此次灾难造成的巨
    2023-04-23
    500人看过
  • 中国巨灾风险管理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跨世纪减灾规划》提供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民政部有关资料也表明,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00亿至600亿元人民币,每天都要因此损失1亿多元人民币。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传统的处理方法是事后政府财政补贴和社会捐助,事前的商业补偿如保险补偿所占份额很少。究其原因除了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较低外,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商业化的巨灾风险管理体制,商业化管理的主要途径——巨灾保险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巨灾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政府为主导,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五个主体四个运行过程的巨灾风险商业化管理新模式,并就其中的五个主体四个过程的具体运作进行分析。一、巨灾风险及其特征巨灾通常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因引起的大面积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事
    2023-04-23
    285人看过
换一批
#证券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监会
    相关咨询
    • 基金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1
      基金的风险控制体系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和精神进行职能分工和牵制设计,采取多种手段,综合防控风险。 1、可续的管理机制 1)基金决策机制:拥有投资决策权(保证决策的公正性)。 2)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权(突出投资管理的专业性)。 3)基金托管人:资金监管权(保障资金的稳定性)。 4)审计/估值/法律机构:投资监督权(投资交易的公平性)。 2、严格的约束/激励机制 基金管理人必须严谨、勤勉地履行职责
    •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5-29
      企业经营风险总体上可以分为自然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自然风险往往是以人力无法抗拒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台风、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商业风险通常与市场环境因素有关,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许多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甚至导致部分商业巨头元气大伤;法律风险是指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已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企业经营遇到的各种风险
    •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价值是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1
      一项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计划通常包括了风险本身的管理与非风险本身的管理,有时候,非风险本身的管理甚至要重于风险本身的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是艺术。然而很少有企业充分探讨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原则,在战略层面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在策略层面没有积极应对,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系统思考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方法论和管理体系。
    • 如何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抽样存在风险?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01
      抽样风险就是因为样本估计总体产生的风险,是可以准确度量的;非抽样风险是一些外部性因素引起的,不可以准确度量,非抽样风险是可以避免的,而抽样风险不可以避免。非抽样风险比如:选择了不合适的样本,选择了不合适的总体,选择了不当的审核程序,进行了不恰当的估计,总是非抽样风险就是由于错误导致的风险;抽样风险是由于本身分析技术和统计技术的问题导致的风险,不是由于错误导致的。抽样的风险包括了“弃真”和“取伪”。
    • 主体工程合同风险管理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7-28
      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合同风险的客观存在时由其合同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和合同履行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决定。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国际惯例规定,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合同本身所带来的风险。二是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 合同本身风险即合同条款形成的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价格、结算方式、合同工期、工程款支付、洽商单及变更单、其他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