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武汉小伙地铁打盹被拍照惶恐不安微博引发的随手拍和滥发照片现象,本报连续两天报道后,引起了市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专家认为,网友拍发照片应当守住法律的底线。
随手拍不能失实失真
陕西合恒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志山说,目前来自网络媒体上的随手拍,有的的确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但有些有意无意的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拍摄者、发布者、传播者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必须要守住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前不久,一对国内夫妻带两岁小孩在香港街头小便,被路过的香港男女青年阻止并拍照,双方发生冲突。通过网上的视频看,类似拍摄及传播儿童隐私部位的行为,已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交车、地铁、商场等人流量大的特定场所,很容易出现色狼,为了曝光这种丑行,市民该不该拍照、发布、传播?李律师说,曝光丑行不侵权,但发布内容失实的信息、照片,造成他人名誉贬损的,构成侵犯名誉权。
乱拍乱传照片可能获刑
李律师说,随手拍要尊重他人隐私。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应以营利为目的。还应尊重客观事实,对违法或不文明行为本身进行揭露,而非针对实施人进行恶意攻击和辱骂。否则,就很可能构成侵权。比如一名女孩为了获得一部苹果手机而当街裸奔的照片在微博、微信以及大众媒体上热传。拍摄此类突发事件或者裸体秀等内容的裸照,如果自己欣赏并不违法,一旦上传到网络,就有责任了。
除了侵权,拍裸女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如果图片涉黄,传播广泛,点击率高,上传者就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了。需要注意的是,转发者也属于传播者,而群发给多名朋友,也可能涉嫌犯罪并因此获刑。
暴露社会猎奇和空虚心理
省社会科学院心理学张教授说,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公众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人。微博、微信等出现后,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媒体环境,促进了随手拍照片、随手发送微博、微信现象的繁荣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微博的使用各方都握有选择权而无需经过同意,形成了跨时空的、自由的、松散的、多重复合的信息流动,有的图片没有经过核实,不一定就是事实。
张教授说,乱拍照片、乱发微博的行为,暴露出来的既是一种个人心理空虚,也是一种对社会猎奇的心理状态。这种行为,势必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文化习俗的相互撞击,从而造成一些网民在道德和思想上的迷惑,产生了大量乱拍乱发的社会新污染。
-
照相馆拍照,可以要底片吗
474人看过
-
赌博活动的法律底线
107人看过
-
坚守律师执业的“四不”底线
122人看过
-
微博图片不侵权吗
83人看过
-
企业行为应恪守法律底线
294人看过
-
发微博配网络图侵权吗
133人看过
律师事务所在组织上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它在规定的专业活动范围内,接受中外当事人的委托,提供各种法律服务;负责具体分配和指导所属律师的业务工作;根据需要,经司法部批准,可设立专业性的律师事务所,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可按专业分工... 更多>
-
微博转发微博侵权是真的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30我国著作权法于第22条明文就「个人使用」、「合理引用」等情形设置对著作权及邻接权的限制,即认为在形式上虽然满足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模式,但依据法政策考量,而例外地阻却该行为的违法性,不认为其侵犯著作权。网络转载,其行为模式符合著作权法第10条第5项「复制权」与第12项下「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行为规定: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
-
最近在玩微博这个微博转发侵权是真的吗法律上有规定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11我国著作权法于第22条明文就「个人使用」、「合理引用」等情形设置对著作权及邻接权的限制,即认为在形式上虽然满足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模式,但依据法政策考量,而例外地阻却该行为的违法性,不认为其侵犯著作权。网络转载,其行为模式符合著作权法第10条第5项「复制权」与第12项下「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的行为规定: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
-
身份证一定要当场拍照吗,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4-10-06身份证办理是不一定要现场拍照。原则上办理新身份证必须在派出所照相。也可以用以前的照片,公安系统里边都有,只需要回当地采集信息就可以。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