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假期补课违反规定可向上级教育部门投诉解决。教育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
学校占用法定节假日的
不可以,学校这样属于违规,学生可以向当地教育主管机构投诉。首先学生不是劳动者,不受《劳动合同法》调整,教师可以算加班工资,学校不支付,可以向劳动局投诉。学生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以学校不放假可以向当地教育主管机构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
周末补课违禁
325人看过
-
周末私立学校补课是否合法?
123人看过
-
培训机构周末补课犯法吗
207人看过
-
教师违规开设补课班是否违法?
59人看过
-
清明节补课班是否违法?上课是否合法?
50人看过
-
单位在周末是否违法放假?
303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学校安排周末补课会不会违法?上海在线咨询 2023-11-06公立学校自己周末补课是违法的。学校不得占用休息日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学校应当关心、爱护未成年学生,不得因家庭、身体、心理、学习能力等情况歧视学生。
-
周末补课合法吗?有没有法律保护?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09《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禁止给学生布置超量家庭作业。《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要求,学校及其老师不可以随意增加额外的教学内容;不得削减、挤占体育、艺术等非升学考试科目的课时;不可以利用寒暑假期和法定节假日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学校应对教育和保护、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作了如下规定: (一)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智育、
-
1. 补课是否违法? 2. 是否违法补课? 3. 补课涉及法律问题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6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组织课外辅导活动被视为非法行为。任何想要向青少年提供额外学习机会的个人或组织,必须首先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许可,并在取得合法的办学许可证后方可开展相应的课程培训。对于补习班的教学人员来说,持有正规的教师资格证书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体现出其合法性,也能确保教学质量。教育监管部门已明确表态,私自组织补习班会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因此严格禁止此类行为。 根据《教育法》第七十五
-
民法典规定民法部门周末学补课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14根据侵权职责法第三十八条:无民事做法本领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组织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组织应当承受职责,但能够证明尽有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受职责。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做法本领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组织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组织未尽有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受职责。也就是说,十岁内的未成年人,实行的是犯错推定职责,超出十岁的在校学生,学校承
-
公立学校周末补课合法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07公立学校自己周末补课是违法的。学校不得占用休息日,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加重其学习负担。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