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法解释调解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调解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指导,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充分听取双方陈述事实和理由。调解不等于无原则的“和平”。劳动争议调解也要在澄清事实、辨别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虽然调解协议是自愿的,双方当事人都可以处分自己的权利,作出让步,但调解工作仍然需要事实作为依据。只有事实清楚,矛盾焦点明确,调解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纠纷才能顺利解决。因此,调解员应当充分听取双方的事实和理由陈述,也就是说,调解员应当听取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事实和理由陈述,既要听取一方的陈述,也要听取另一方的陈述。既然调解是自愿的,调解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诚意。因此,本法对调解中的证据问题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当事人陈述事实和理由时,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据,帮助调解员澄清事实。但是,如果没有证据,也不会妨碍调解工作。调解员还可以主动调查了解事实
第二,耐心说服调解实际上是一种说服教育工作,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把事实、道理和耐心说服,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强凌弱。这就需要调解员耐心、开明、诚恳,引导双方以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调解员也可以提出调解意见,但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自己的意见。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是当事人自愿的结果。调解内容涉及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调解员应当尊重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如果当事人被迫达成调解协议,那不是当事人的意愿。即使达成协议,也可能无法履行。实践中,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原因,大多是违反了自愿原则,没有使当事人信服
在劳动争议调解中,要坚持自愿原则。包括自愿申请调解和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双方自愿的原则。自愿调解原则可以在本法的有关规定中体现。如该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协议达成后不履行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因此,当事人有选择是否申请调解的自由。在本法制定过程中,为充分发挥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曾有人提出,应将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后来考虑到调解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自愿,如果违反了作为必要程序的自愿原则,被迫调解,即使达成调解协议,也可能无法履行,这也延长了劳动争议解决的时间,调解制度效果不佳。这项建议后来没有通过。调解也是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的劳动争议解决方式。该法只是在扩大调解组织范围、提高调解效果的制度设计中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方式
-
2022劳动仲裁调解法司法解释对仲裁的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326人看过
-
劳动仲裁调解是否可以调解?
229人看过
-
劳动仲裁调解决法27条
206人看过
-
北京市劳动仲裁调解法
475人看过
-
劳动仲裁调解法选择题
151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第十八条【制定仲裁规则及指导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387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调解仲裁劳动仲裁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9劳动仲裁程序,我把他简单的归纳为:申请、受理、开庭、调解、裁决5个程序。 1.申请。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 2.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3.开庭。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将进行申请人明确请求、被申请人答辩、仲裁
-
劳动仲裁调解证明有哪些劳动仲裁法解读西藏在线咨询 2023-08-02劳动仲裁法解读调解方式: 一、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二、耐心疏导。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反映双方的真实意思,是双方自愿的结果,调解内容涉及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调解员应当尊重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处理。
-
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程序河南在线咨询 2022-04-1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仲裁法调解仲裁法怎样解决劳动争议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5-29《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六大亮点如下: 1、延长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 2、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 3、仲裁管辖体现了合同履行地优先的原则; 4、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 5、减轻了当事人经济负担; 6、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加重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
劳动仲裁和劳动争议调解案件司法解释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0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