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2、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人身和信仰的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权利;
4、法治原则。法治就是依法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否定人治。明确规定,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二、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条件和方式是什么
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地位平等,该平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二是人民法院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所谓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指无论双方当事人是公民还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地位、权力、财力有何不同,他们在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是平等的。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应当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怎么规定的
基本权利:
(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
(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劳动的义务;
(5)受教育的义务;
(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7)依法纳税;
(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是
236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 著作法
188人看过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含义是怎样的
461人看过
-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306人看过
-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宪法中规定的什么权
386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总则
355人看过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方面保护什么原则并得到遵循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0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刑法对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要求。法律一经公布、生效,对全社会就产生普遍的约束力,这是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刑法中说的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就是要求追究犯罪的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任何人,不论其职位多高
-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和什么基本权利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4我国宪法第二章规定,公民享有下列基本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什么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16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
2022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5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适用法律上的平等,不得表述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后者还包括立法平等等内容在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
-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1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具体含义指的是: 1、在我国,法律对于全体公民都是统一适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承担同等的义务; 2、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金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歧视任何公民; 3、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要保证诉讼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在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加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4、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