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是不能判死刑的,这是因为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最高量刑也只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非死刑。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赔偿标准应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等因素计算。
一、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能判死刑?
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不会判死刑,酒后驾驶造成他人死亡,这种行为触犯了《刑法》的规定,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它恶劣的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逃逸造成人员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赔偿标准
如果因该交通事故提起诉讼,醉酒驾驶逃逸致人死亡具体赔偿标准是:
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三、酒驾逃逸致人死亡保险会赔吗
酒驾交通事故发生后,酒驾逃逸致人死亡商业保险是不会接受理赔的,而交强险需要根据情况决定。如果没有第三者造成的伤亡,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可以拒赔,不在理赔范围内,因为交强险是要赔偿第三者的。第三者伤亡的,强制保险在责任范围内对第三者进行赔偿,不足部分按责任划分承担。
当酒驾的酒精含量达到酒驾的标准时,如果受害人在车险之后进行理赔,交强险的保险公司可以先赔付给第三方,事后再向司机追偿。但酒驾后,保险公司一般不会受理,除非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对方伤者需要钱住院治疗,已经有生命危险。保险公司会先垫付赔偿金额,再还给保险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逃逸危害公共安全
340人看过
-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逃逸,没钱赔偿受害方怎办
118人看过
-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怎么办(醉酒驾车致人死亡的量刑)
146人看过
-
酒驾撞人导致死亡逃逸
140人看过
-
醉驾驾驶逃逸怎么处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哪些
173人看过
-
男子酒驾后逃逸致援鄂护士死亡,酒驾致人死亡逃逸判多少年
126人看过
-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了,醉驾致死逃逸可以取保候审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25《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案件情况,可以拘留或者取保候审。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对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由此可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嫌疑人是可以取保候审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满足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的条件,同时办
-
醉驾醉酒驾驶致人死亡赔偿金可否按肇事逃逸不交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9民事赔偿的计算方式与额度不会因此而改变,在追究上会加重刑事责任后果,本是三年以下裁量刑会转变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裁量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有自首情节或以酌情减少基准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
-
醉酒驾驶致人死亡逃逸一般都有哪些方式逃逸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1我国《刑法》关于醉酒驾驶致人死亡逃逸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1997年《刑法》新增设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
酒驾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醉驾事故逃逸怎么判上海在线咨询 2023-05-03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1.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酒驾致人死亡缓刑咋办,醉酒驾驶致人死亡会判缓刑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5醉驾致人死亡如何争取缓刑缓刑是不能申请的,只能法院自己决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适用缓刑的条件: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不同情形的处理:第七十六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