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司方面,我们都知道法人。法人在我们常人的理解里基本上就是公司的老板。那么法人在公司中的权利还是非常的大的,权力大的话有些人会滥用自己的权利。这个大家是都知道的。那么如果法人滥用权利,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举证责任是什么呢?
权利滥用通常表现为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善良风俗和诚实信用原则。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学说的基础上,对此大体做了如下分类:
第一,公司的形骸化。指公司有名无实,徒有躯壳,实质上已经沦为股东个人的工具或化身。具体表现为:公司控制股东的具体行为使公司实际上表现为投资者的一个部门,使相对人无法判断自己的交易伙伴是公司还是投资者本人;公司的管理机制不完善;股东没有严格区分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公司财产被用于个人支出而未作适当记录,以致没有完整的故事财产记录;公司与股东及该公司与其他公司间没有严格区分的人格混同。这一情况多发生在一人公司和母公司中。
第二,公司资本显著不足。股东有可能不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履行出资义务,也有可能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利用对公司的控制管理,将公司资产转移,这都会造成公司的资产不足。判断公司资产是否充足不仅取决于公司资产的绝对数量,还要结合公司所经营事业的性质,判断公司资产是否能够负担公司经营的风险和债务。
第三,利益公司形式规避法律义务、合同义务、侵权债务等。规避法律义务是指当事人以迂回方法规避直接违法法律规定,但却足以使某项强行法立法目的落空的行为。利益公司独立人格规避法律主要表现为,当事人利益既存的公司或新设的公司为工具,以实际依法其自身无法达成的行为。比如股东负有纳税义务,通过设立新公司及在公司间转移盈利,以逃避其纳税义务。或者母公司设立海外子公司(实际是空壳公司),再以其控股设立内资公司,达到头偷逃税款或者逃避债务的目的。
利用公司独立法人人格回避合同和侵权债务的情形非常多,通常是股东依据公司独立人格,以公司名义承担公司本身并未因此受益的债务或与公司本身极为不相称的风险,造成侵权债务关系中的股东与公司错位,导致股东仅享有权益,而公司独立承担风险的不公正状况,并最终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如负有债务的股东(包括法人股东)申请设立新公司并把自己的财产转换为在新公司中的出资,或者把本公司的资产无偿转移到新公司,以逃避债务。
明确的行为责任在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中,举证责任传统上被释为行为责任。英美证据法中,提供证据的责任为举证责任含义之一也是公认的事实。清朝末期曾协助晚清政府起草民、刑诉讼律草案的日本学者松岗义正也从行为责任的角度解释举证责任。松岗义正关于举证责任的观念不仅影响旧中国的民事诉讼理论和民事诉讼学者,而且直接影响到新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以及先行的民事诉讼法,都专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比如中国《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可见此条规定也首先肯定了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予以证明该主张的存在。这显然是一种明确的行为责任。该行为责任后来又明确体现于起诉证据的提出。起诉证据的规范性依据最早出现于1997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的《关于人民法院内部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法[1997]7号),该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内部立审分离制度,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起诉受理阶段的有关事实问题提出了证明要求,并且将起诉证据作为立案庭审查起诉以决定受理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依据。
在实践中的体现《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了行为责任。并未明确规定结果责任,但在理论上可以通过体系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来加以确认。
(1)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条指出:“下列证据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上述证据经人民法院调查,未能收集到的,仍由负有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首次肯定了结果责任,只是不够明确。
(2)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该条规定了两种意义的举证责任,前者指当事人的行为责任,后者指在事实真伪不明时,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诉讼后果的责任,即结果责任。在先行立法的司法解释中,它首次明确的肯定了民事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弥补了民事诉讼法的不足。但是该条除行为责任继续适用民事诉讼法第64条“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规则外,对于结果责任并没有确立起一般的分配规则。所以,它仍非结果责任的分配原则。
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举证责任是为了公司的利益而存在。我们对于公司法人滥用权利的案例听说的也非常的多,对于这种事情也是有一定的了解,在掌握一定的证据之后是可以举证的。我们如果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还是需要看相关的法律。
-
股东滥用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应如何承担责任?
141人看过
-
股东滥用股权独立地位的责任
437人看过
-
公司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有何后果
355人看过
-
滥用法人独立地位怎么处理
297人看过
-
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和股东责任
133人看过
-
公司的独立责任与法律地位
192人看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
滥用股东独立地位要承担什么责任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08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内容如何?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121、不当控制,又称过度控制,指控股股东对公司的过度控制,主要发生在母、子公司之间。 2、是资产和事务的混同。 3、组织机构混同。 4、滥用公司形式。
-
公司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会出现什么危害云南在线咨询 2023-02-01公司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会出现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等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此时应当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此制度应当是个别适用。
-
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的责任的法律后果是哪些?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4股东实施了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一般包括:公司存在资本显著不足,或者股东与公司人格高度混同,或者股东对公司进行不正当支配和控制情形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
-
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具体表现和应对方法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29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针对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而设计的,充分体现了诚实信用、权利禁止滥用和公序良俗的法律原则,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必要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其一,必须是合法取得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其二,公司的资产、经营、人事等权利被控股股东所控制。其三,股东不当使用控制权,滥用法人人格,存在规避法律和逃避合同义务的违法行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