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据]
本法所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
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下列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说明]
一、间谍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间谍罪在客观方面,凡是已经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派遣任务的,不论其是否实施了破坏活动,即构成本罪。同间谍组织虽未建立组织关系,但只要为敌人指示了轰击目标的行为,不论敌人是否实施了轰击行为,即构成本罪。
间谍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均可构成。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确知道其行为会危害国家安全。
二、认定间谍罪应注意划清下列界限:
1.要将间谍的犯罪活动同传播小道消息,或者违反保密法规不慎泄密、失密或者不自觉被敌人利用的行为加以区别,后者属于过失行为,不构成本罪。
2.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保密法规,泄露国家重要机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以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罪论处,不能以本罪论处。
区别点主要是看是否为境外敌对势力服务。
三、新《刑法》将间谍罪和特务罪并为一罪。
-
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94人看过
-
赡养费的法律依据和标准说明
439人看过
-
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法律依据
465人看过
-
反间谍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
353人看过
-
涉及间谍犯罪证据拒绝提供行为的法律制裁
325人看过
-
产品质量赔偿说明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26人看过
代理是法律术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实施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以被代理... 更多>
-
间谍罪量刑依据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12对构成间谍罪,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人,一般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
来说明释放的法律依据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20释放的法律依据有: 1.刑事拘留后因证据不足释放的,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六条。 2.因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或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3.刑事拘留期限届满,因侦查需要变更为其他刑事强制措施的,可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4.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而释放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三款。 5.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并撤销案件
-
法律依据:《反间谍法》第十六条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04根据《反间谍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家安全机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侦察间谍行为中的技术侦察权,进一步保障了国家安全的实现。
-
请说明法律依据出自哪?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17国家《工伤保险条例》从保护职工权益出发,不允许工伤1—4四级解除劳动关系。《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
-
反间谍法的立法依据,法律的规定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16反间谍法的立法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反间谍法》的具体规定,为了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维护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国家安全机关在反间谍工作中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动员、组织人民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