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重视推进地方特别是基层自然灾害救助正规化、法制化建设工作,目前,我国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已制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2万多件。这是记者从民政部救灾司了解到的信息。
民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已制定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28841件,其中省级32件,地市级347件,区(县)级2822件,乡镇(街道)级22845件,行政村(社区)级202795件,救灾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不断迈进。
民政部救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和实施了与防灾减灾有关的法律法规30余部,大大提升了我国灾害管理的法制化水平。但目前我国灾害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主要侧重于洪涝、地震、森林火灾等单灾种,而综合性减灾救灾法律法规尤其是救灾法规基本上还属于空白。近年来,民政部加紧推进救灾立法工作,制订《救灾条例(草案)》,该草案已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有望不久即出台。
另据了解,1998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共投入救灾物资采购储备资金29亿元,累计采购储备176万顶救灾帐篷,向灾区调拨147万顶,正常年份每年向灾区调拨救灾帐篷约5万顶。
在建立和完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同时,民政部不断加大对地方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指导力度,全国31个省份建立了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75.3%的地市建立了地级储备库,56.5%的县建立了县级储备库,并根据救助需要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全国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初步形成。
-
浙江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268人看过
-
萧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总则部分
253人看过
-
安康市教育系统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473人看过
-
广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出台应急响应如何分级?
224人看过
-
海南省加快编制修订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76人看过
-
民政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
163人看过
灾害救助是国家或社会对因遭遇各种灾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灾民进行抢救和援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其目的是通过救助,使灾民摆脱生存危机,同时使灾区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更多>
-
自然灾害救助补助包括什么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30补助项目主要有六大项:灾害应急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过渡性生活救助、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内容: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
-
中央自然灾害救助补助标准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15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
-
自然灾害给予国家什么补助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9-03补助项目主要有六大项:灾害应急救助、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过渡性生活救助、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内容: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
-
灾民是否应该得到应急救助山东在线咨询 2023-02-26国家应保障自然灾害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依法为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自然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根据情况紧急疏散、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时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十四条更是明确了,自然灾
-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二十二条是怎么规定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2-09-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民政部门负责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分配、管理并监督使用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调拨、分配、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