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意举报是否构成犯罪
恶意举报是否犯罪要看实际情况,多次恶意举报是犯罪的。如果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行为人主观上希望陷害且使对方受到刑事追究进行举报情节严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什么是犯罪构成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许多要件,有的属于犯罪客观方面,有的属于犯罪主观方面,它们有机统一形成某种罪的犯罪构成。
2、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法定性行为成立犯罪所需的构成要件,必须由我国刑法加以规定,只有经过法律选择的案件事实特征才能成为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具有重要作用,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标准。同时犯罪构成对量刑的意义也十分重要。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定性准确,才能量刑适当。
三、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3、主观要件,体现的是行为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刑法对犯罪构成的心理状态有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4、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
举报恶意是否犯法?
420人看过
-
举报犯罪失实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243人看过
-
口罩犯罪问题:恶意丢失是否构成?
314人看过
-
多次恶意举报犯法吗
270人看过
-
恶意骚扰110报警电话构成什么犯罪
392人看过
-
恶意扎胎构成犯罪吗?
496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恶意举报犯法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3-02-22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其既遂标准应当综合考虑行为对两个被侵犯客体的侵犯结果。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抢劫未遂。对方不是据实举报,涉嫌诬告,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涉嫌犯罪,你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对方构成诬告陷害罪,对方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
恶意举报可否立案?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09能。恶意投诉后,被投诉人是可以报警处理的,侵权人涉嫌诬告陷害罪。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
-
知道他人犯罪未举报是否构成包庇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2仅仅是知道犯罪存在未举报的,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明知犯罪,还为其提供财物、隐藏的处所、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则可按照窝藏、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司法机关对犯罪亲属进行询问应当如实提供,不能隐瞒,也不能做伪证。否则,就可能涉嫌犯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
不举报亲人犯罪构成犯罪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1对家中成员犯罪不举报不构成犯罪,但司法机关对犯罪亲属进行询问应当如实提供,不能隐瞒,也不能做伪证。否则,就可能涉嫌犯罪。《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智力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表明我国亲属没有拒证权。即亲属如果知情则必须出庭作证,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
恶意骚扰110报警电话构成什么犯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