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取子女的抚养权有利条件有什么
争取抚养权的有利条件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六条规定,对已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均要求直接抚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一)已做绝育手术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二)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三)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
(四)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二、离婚起诉要孩子抚养权多久
离婚起诉要孩子抚养权需要三个月或者六个月。
如果是简易程序审理的,从立案到判决要3个月,普通程序是6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审限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三、离婚抚养权怎么判
离婚抚养权判决是离婚时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一条 对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n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当即审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审理。
-
哪些证据对争取抚养权有利,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条件
224人看过
-
双方离婚争取抚养子女有什么条件
124人看过
-
女性在争取抚养权时,哪些条件是有利的
218人看过
-
子女抚养权争取有什么好的方法?
227人看过
-
证明有利于争取子女抚养权的策略
107人看过
-
哪些是离婚孩子抚养权争取的有利条件
83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怎么争取,争取抚养权争取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样的河南在线咨询 2022-01-09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和婚生子女一样,任何人不得歧视和干预,抚养权争取的有利条件如下:(一)证明自己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 (二)证明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 (三)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四)另一方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 (五)已方收入稳定、对方收入不稳定长期离家不回; (六)对方有不良嗜好、赌
-
女方未成年抚养权的争取有利条件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261、夫妻双方的综合素质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待人接物、生活理念、道德品质及学习热情等特性时时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所以,争取抚养权一方应尽力将自身具备的这些优势展现出来。比如提供教育经历证明、单位颁发的荣誉证书,对方违纪违规受单位处罚、违法犯罪受到处理的证据等。 2、双方的抚养能力 法院确认双方的抚养能力主要看两方面:一是双方的经济能力;二是双方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成员的情况。如果当事人有充分的经
-
怎么争取抚养权,怎样争取小孩抚养权,有利条件香港在线咨询 2021-06-221、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如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应提交子女本人愿跟随父亲或母亲生活的相关证据。一般,法院在处理抚养问题上,会认真听取十周岁以上孩子的意见,并做笔录入卷。在离婚前或离婚过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愿意随自己生活是尤为重要的。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们这一代人更为成熟,对于离婚的含义及后果都基本了解,虽然这样会对其造成伤害,但这种伤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对其成长最为有利
-
什么条件条件下能争取子女抚养权?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2在双方不能协商解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主要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1、可以证明自己无不良嗜好; 2、证明自己无传染病或者精神类疾病; 3、证明自己的收入比对方高; 4、证明有能力有时间带孩子等。
-
什么样的证据有利于争取子女的抚养权上海在线咨询 2023-01-27争取子女抚养权的证据有: 1、证明自己基本情况的证据,如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 2、孩子十周岁以上的,需要证明孩子自己意愿的证据。 3、双方父母基本情况的证据。因为很多时候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带。 4、证明对方存在吸毒、赌博等恶习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