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性商标误认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3 10:12:52 357 人看过

一、欺骗性商标误认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关于误认的主要情形:

关于误认的具体情形,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采取了列举的方式,即特点和产地。其中,对于商品特点的描述又是采取了例示性列举加概括的方式,即列举了质量一项,其他商品特点用等字概括。由于商品特点内容丰富,该条款规定形式上看采取列举方式,实际上仍是一个相当具有开放性的条款。

对商品特点的误认包括:对商品(包括服务,下同)性质、商品质量、商品原料、成分、商品的功能用途、商品的工艺、技术特点、商品价格、规格、重量、数量、产制时间的误认等。

对商品产地的误认,是指商标中包含有国名、地名或者其他表示地理来源的因素,但商标申请人并非来自于该地理来源,容易导致公众误认的。明确排除标志属于国名、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地理标志以后,或者显然不适用上述条款,在考察地理名称的使用是否具有欺骗性导致误认从而应予制止时,应否考虑地理名称的知名度、地理名称与商品之间的特定联系,也是实践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或者特定联系,则即使非来自某区域的申请人申请注册商标,即使表面上带有欺骗性,但不会误导公众,从而不适用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

商品或服务来源的误认即产源误认,能否归入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归制范围?如果能列入,应该界定到何种程度?如:按照现有的审查标准,商标包含的企业名称与申请人名义存在实质性差异是作为产源误认并通过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制止的;在商标评审实践中对于以名人姓名或者其谐音注册商标在驳回复审程序中是以会误导公众为由予以驳回的。商标评审实践中以产源误认驳回或不予核准注册的还包括多种情形,如指定使用在未加工人造树脂等商品上的神八树脂商标、指定使用在起重机等商品上的中煤商标、指定使用在服装商品上的加勒比海盗商标、指定使用在食用油商品上的万村千乡商标、指定使用在烟草等商品上的李小龙商标、指定使用在烧酒等商品上的10086商标、指定使用在肥皂等商品上的水立方商标等,对于上述商标,商标评审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均认定会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从而驳回或不予核准注册。

从字义上看,产源似乎很难定性为商品特点,与产地也有明显区别。但是,这种误认产生的根源仍在于商标的欺骗性,从性质上看与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误认最为接近。因此,在涉及此种及类似情形时,是否需要对其作目的性扩张解释,则是需要实践中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另外,上述案件中,实际上部分商标涉及到对特定主体民事权益的保护问题,按照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定位,不宜适用该条款进行规制,如何平衡公共利益和私权保护,如何在实体公正、程序经济、社会效果中选择取舍,从而划定一个恰当的界限,仍是实践中需要探索和明确的问题。

二、欺骗性商标的法律法规解读

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

商标不得注册和使用事由,即绝对理由的规定,对于保持商标注册管理秩序的正常运行、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序良俗至关重要。相较于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下称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我国现行商标法对于绝对理由条款作了几处修改,其中最为显著、对确权实践影响最大的当属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修改,即将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规定修改为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

语义和逻辑分析

从法条用语来讲,欺骗是指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误认是指产生错误的认识。而欺骗性和误认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逻辑关系?不同的界定对于该条款适用要件的确定至关重要:一种理解是欺骗性和误认是并列关系,欺骗性是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核心所在,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是欺骗性的后果,也是对欺骗性的进一步说明,是具体的现象和情形;另一种理解为欺骗性和误认是递进关系,仅有欺骗性不足以适用该条款规定,这种欺骗性还应导致误认,才能适用该条款。

按照第一种理解,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核心在于欺骗性,在因果关系上,欺骗性是因,误认是果。欺骗性的来源不是公众的错误认识,而是名(商标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与实(事物本来的状态)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推定公众会产生误认,即使公众认识不到(或者暂时认识不到),都不影响欺骗性的存在。按照第二种理解,误认是该条款的核心,商标所具有的欺骗性,其欺骗的对象指向相关公众,即商标所指定使用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消费者,按照拟制的理性人(即具有一般知识、经验、能力的人)的判断标准,只有在相关公众产生错误认识并影响其消费行为的时候,这种欺骗性才受到法律的制止。

与其他法条的关系

在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框架下,除了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外,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八)项,以及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的关于商标审查标准的规定中,均有关于误认的内容,即在商标标志中含有国名、地名、商品特点描述等,又不宜适用国名、地名、显著性条款,但确会造成误认的情形。在法律适用上,这些情形适用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在现行商标法对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作了调整的情况下,应该将原来分散在各处的误认进行甄别,纳入该条款规制的范围,同时,要尽量对这些误认进行类型化,以细化认定标准,统一法律适用。此外,还应特别注意该条款与上述法条之间的协调关系,划定这些法条之间的适用界限。

按照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特别规定优先于一般规定。在涉及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与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六条适用时,由于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十条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较为明确,而相比较而言,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则较为原则,故在相关标志可能同时涉及上述法条和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时,应尽量划入这些法条的规制范围。

当商标所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有的确实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同时不能具体选择确定适用某一个法条时,则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法条并用;商标所指定的商品和服务项目较多时,也可能不同商品涉及不同的条款,则可以同时适用相关法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06: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商标相关文章
  • 哪些是欺骗性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
    欺骗性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欺骗性交易行为,也称仿冒行为,是经营者采用假冒、仿冒或其他虚假手段,使交易相对人产生混淆或误信,从而获得交易机会的行为。欺骗性交易行为有以下几种的表现形式:(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商标法第52条;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2、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和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其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1)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的;(2)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二)擅自使用与知名商品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混淆;(三)擅
    2023-05-01
    438人看过
  • 商业欺诈主要特征有哪些
    一、商业欺诈主要特征有哪些1、欺骗性强商业欺诈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欺骗性很强。商业欺诈的主体一般都是经过注册的公司法人,经营形式上合法的业务,甚至还办理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司法公证等。由于欺诈者披着合法的外衣,因此欺骗性较强,致使很多人受骗。2、危害性大商业欺诈往往在骗局即将败露或达到预定欺诈目标的临界点时,诈骗者便会携款逃之夭夭。因此,受骗的损失很难通过司法途径得到补偿,严重侵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有的甚至倾家荡产,引发了很多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恶劣。因此,商业欺诈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扭曲了市场对资源的正常配置,导致市场信号失灵,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社会交易成本上升,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制假售假等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二、商业欺诈的构成要件根据上述对商业欺诈的定义来看,商业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一)主体方面商业欺诈的主体是一般
    2023-06-03
    302人看过
  • 近年来保险欺诈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欺诈骗保行为如下:1、将社保卡借给他人,由指定单位或其余单位使用;2、大量与自身疾病无关的药物或过量超剂量的药物;3、利用虚假手段骗取基金,如冒名、非本人疾病就医、购药等;4、利用伪造、变造、变更病历、处方、病情证明、生育证明、医疗费用票据等手段骗取医疗保险基金;5、通过转手倒卖药品等手段取得医保基金的。提供虚假就诊资料或者不如实反映情况的,当事人在送达或公告送达医,当事人仍拒绝接受询问,提供医疗信息或协助调查,另外骗取医疗保险待遇和损害、侵害公共利益、套取医疗保险基金、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行为。定点医疗机构欺诈骗保行为有哪些1、虚构医药服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骗取医保基金的;2、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发票的;3、将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记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4、为不属于医保范围的人员办理医保待遇的;5、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的;6、挂名住院的;7、串换药品、耗材、物品、诊
    2023-07-05
    236人看过
  • 哪些情形认定为主犯
    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的犯罪分子,可认定为主犯:(一)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建立的组织者、犯罪活动计划的制定者、犯罪计划的实施者或策划于幕后、或指挥于现场者;(二)在聚众闹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聚众闹事犯罪的聚头,在整个聚众闹事过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聚众犯罪”是指纠集多人共同实施一项犯罪活动。如聚众斗殴,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的犯罪等。聚众犯罪与犯罪集团不同,它是因进行一项犯罪将众人聚集起来的,而不具有较固定的犯罪组织和成员。(三)其他在共同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对社会危害性负主要责任的人。这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虽然不是组织、领导者,但出谋划策,犯罪活动特别积极,罪恶严重或者对发生危害结果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直接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
    2023-03-25
    96人看过
  • 没收投标保证金的情形主要有哪些
    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投标保证金将被没收:(1)投标人在投标函格式中规定的投标有效期内撤回其投标;(2)中标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能:(a)根据规定签订合同;或根据规定接受对错误的修正;(b)根据规定提交履约保证金。根据规定,投标人应提交规定金额的投标保证金,并作为其投标书的一部分。未中标人的投标保证金,将在买方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的5个工作日内退还。但是,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投标保证金将被没收:1、投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投标有效期内撤回其投标;2、中标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能:(1)根据投标人按规定签订合同或按规定接受对错误的修正;(2)根据招标文件规定未提交履约保证金。3、投标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骗取中标。一、投标保证金的形式1、现金对于数额较小的投标保证金而言,采用现金方式提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数额较大(如万元以上)采用现金方式提交就不太合适了。因为现金不易携带,不方便递交,在开标会上清点大量
    2023-04-04
    440人看过
  • 商标进行需要备案的有哪些情形
    一、商标进行需要备案的有哪些情形(一)为了加强对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管理,规范商标使用许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二)商标注册人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必须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三)订立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备案目的(一)该规定的目的是:1、一是便于商标局对全国商标使用许可情况的管理;2、二是通过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审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3、三是通过商标公告向社会公布商标使用许可情况,为消费者选购商品提供方便。(二)由于商标许可使用是双方当事人在公平自愿、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生的民事行为,其行为一经发生就要受到保护,即使其中一方当事人发生变化,并不影响合同关系的成立和行为的延续。作为无形财产的商标权在这一点相当于有形财产发生的租赁合同,
    2023-06-16
    267人看过
  • 过失性辞退主要有哪几种情形
    因劳动者有过失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一般为劳动者经试用不合格,或者劳动者违纪、违法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当出现此类许可性条件,用人单位无需向对方预告就可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也称即时辞退。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即时辞退:(一)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但都必须由用人单位以此提出合法有效的证明。(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
    2023-02-18
    371人看过
  • 商业犯罪的定罪标准,商业欺诈主要特征有哪些?
    近些年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很多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市场的特点,在商业交易过程中采用犯罪的行为来谋取利益,商业犯罪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就有商业贿赂犯罪、商业欺诈犯罪等,而且犯罪手法层出不穷,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商业犯罪的定罪标准,当遇到商业犯罪的团伙要积极的报案处理。一、商业贿赂犯罪的定罪标准入罪标准为:商业贿赂给付方个人行贿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商业贿赂的收受方如果将收受的贿赂款归个人所有,数额达到5000元以上的应予追诉。量刑标准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法律不是公式,具体的标准得根据案件情节来综合考虑。二、商业诈骗罪的定罪标准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
    2023-06-09
    385人看过
  • 哪些情形被认为是相同商标?
    审查商标是否与他人注册在先或初步审定在先并公告过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商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被认为是相同商标:1、名称相同但图形略有不同的商标。2、名称不同图形相同的商标。3、名称和图形都相同的商标。4、多音字组成的商标。5、采用文字不同但呼叫相同或文字相同排列不同的商标,如"三五"与"555"、"三九"与"999"、"全聚德"与"德聚全"等都视为相同商标。
    2023-05-01
    154人看过
  • 商品房定金协议欺诈情形有哪些
    商品房定金协议欺诈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伪造合同。欺诈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伪造合同主体、伪造合同内容等手法,凭空捏造或者虚构合同,骗取定金。2、货物引诱。欺诈方利用买房者急于买房的心理谎称能提供房子,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骗取对方的定金或预付款。3、盗用、假冒名义。欺诈者可以假冒房主、房主的代理人或房屋中介等,利用伪造的证明文体与对方签订合同;盗用他人盖好合同专用章的合同纸、合同占用章,冒充中介公司的业务人员与他人订立购房合同;擅自刻制他人印章,冒充他人,打着别人的招牌与人签订合同。有欺诈或者胁迫的情形的离婚协议是否有效存在欺诈胁迫情形的离婚协议无效。离婚协议自夫妻办理完成离婚登记后生效,如果发现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在订立时存在欺诈、胁迫情形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该财产分割协议,撤销后该财产分割协议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条,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
    2023-07-23
    122人看过
  • 关于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一、身体欺凌。是指直接攻击学生的身体,比如通过推搡、抓挠、咬、拳打、脚踢、掐捏等方式给其他同学的身体造成伤害。二、语言欺凌。是指使用恶意的言语;语言威胁、恐吓;传播谣言和错误的信息等等。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欺凌方式,语言欺凌往往给被欺凌同学造成严重心理伤害。三、社交欺凌。是指对受害人并不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攻击,而是通过联合其他同学,有组织地排斥或孤立受害人来实施欺凌。这种欺凌方式较为复杂,常常是通过群体行动的方式来达到欺凌的目的。这种欺凌方式使被欺凌的学生感到身边没有朋友、孤立无援等。4、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欺凌形式。校园欺凌的定义是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
    2023-03-05
    334人看过
  • 商标侵权关于惩罚性赔偿情形有哪些?
    1、重复侵权。对于重复侵权应当属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适用惩罚性赔偿,一般争议较少,但问题在于如何定义重复侵权。重复侵权应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的重复侵权仅指针对同一权利的再次侵权行为。广义的重复侵权则不限于同一权利及同一权利人,而是指对同一类权利的重复侵权行为。在确定侵犯商标权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时,不应限于狭义的重复侵权,广义的重复侵权同样应当适用惩罚性赔偿。即侵权主体此前存在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商标侵权劣迹,无论再次侵犯的是否为同一枚商标,是否为同一商标权人的商标,只要是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或者关联商品上,同一侵权主体再次侵犯商标权并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均属于重复侵权。原因在于,商标的显著识别特性使得商标权的检索比其他知识产权容易,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有过侵权行为的主体应当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此前的侵权行为理应使得侵权方对此类商品的市场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有鉴于此前侵权的教训,善
    2023-06-26
    394人看过
  • 欺骗罪的立案标准有哪些,欺骗罪的立案标准
    1、一般诈骗罪一般诈骗罪与盗窃罪相同,经济诈骗罪如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等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诈骗公私财物《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2018年诈骗罪如何认定?立案标准是什么?l、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2023-02-19
    304人看过
  • 商标淡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商标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一、商标淡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商标淡化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有:1、淡化的对象为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在当今注意力经济时代,驰名商标已经成为不法企业觊觎的主要对象”。FTDA规定,淡化的对象为驰名商标的出处和显著性;2、淡化的范围是非竞争性商品或服务首先,对于驰名商标的非商业使用,不属于淡化的范畴。其次,将类似商标用于竞争性商品或服务,其危害主要是混淆商品或服务出处,利用他人的商誉来扩大自己产品或服务的销售3、淡化的手段以相似标志为主,以相同标志为辅淡化所使用的商标标志有时与原驰名商标完全相同、有时部分相同,但大多情况下是与之相似。较之以往,侵权人在手段上更胜一筹,他们大多采用与原商标最接近的标识,以此暗示或激发受众联想或误以为其是驰名商标的方式来实施相关侵权行为。4、淡化的证明相当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三条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
    2023-06-16
    248人看过
换一批
#商标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标
    词条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商标
    相关咨询
    • 商标有哪些欺骗性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2-27
      1,“欺骗性”系对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概括归纳,“误认”是对“欺骗性”的解释说明。条文中除明确质量与产地两种具体的误认情形外还用一个“等”字来概括与质量特点相类似的误认情形。 2,实践中商标标志“带有欺骗性”主要有以下情形: 第一: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等特点产生误认。 质量即为商品或服务的优劣程度,系中性词,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商标标志中如果涉及对商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描述的文字,往
    • 如何认定无形商标的价值,无形商标的性质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15
      在评估商标价值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商标价值:(1)商标权的法律保护。包括商标注册部门和时间、审批及相关公告文件、商标所有人、有效期和续展条件等。(2)商标权的具体内容。包括名称、文字、图案和视听、适用领域和范围、使用、维护和转让所有权:(3)商标权的使用。包括商标使用时间、商标使用人数、授权使用和使用权转让、商标使用范围、场所、对象、使用次数或数量等。(4)商标权的成本和历史收入。包括商
    • 欺诈商品具体有哪些样的情形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4-19
      关于商品欺诈存在多种现象,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举个例子:商品房买卖欺诈的情形构成欺诈须具备四大构成要件: (1)须有隐瞒真相,制造假象的欺诈行为; (2)欺诈行为使当事人陷入错误; (3)须有欺诈故意; (4)实施欺诈之人为相对人或者第三人。开发商的欺诈行为可以表现为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的虚假陈述或者误导陈述,也可表现为重大遗漏或者不正当陈述。房屋买卖欺诈的情形 1、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商品房
    • 购房合同欺骗情形都有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23
      1、房屋租售中介实施的诈骗。 2、房地产开发商或个人在预售、出售房屋时,隐瞒房屋已抵押或已出售的事实,采取一房多卖的方式骗取他人购房款。 3、虚构商铺等房产投资项目,以承诺高额返租收益为诱饵,诱骗投资者进行投资骗取投资款。 4、以能够帮助购买回迁房、单位房等低价房为名,虚构房源,诈骗他人购房款。
    • 工伤认定有哪些情形工伤认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主要包括哪些情形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01
      一、工伤认定情形有: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