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婚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8 11:33:23 89 人看过

骗婚,如果构成诈骗罪,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涉及彩礼的,可以要求返还。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一方取得财物后潜逃了,可认定其主观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全部构成要件。骗婚者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双方没有结婚,骗婚者还要承担民法上的财产返还以及损失赔偿责任。

如果双方结婚生子之后,一方才发现另一方的骗婚行为,这种情况一般不构成诈骗罪,因为很难认定另一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受害一方只能通过诉讼离婚的途径解除双方的婚姻关系。

如果是夫妻共同财产,作为欺骗方,无论其是否有过错,仍然有权起诉分割共同财产。离婚后,受骗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一、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区别有哪些?

1、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而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进行,由此骗取被害人信任,“自愿”交出财物。

3、行为人犯罪的目的不同,诈骗罪中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行为人的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目的的内容广泛得多。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不同。

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对所骗取的财物数额没有什么要求,因为此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机关的形象和正常活动的影响和破坏;而诈骗罪的构成则要求只有诈骗数额较大的,才以诈骗罪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0日 22: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骗婚相关文章
  • 重婚犯法后会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重婚有下列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重婚、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受害人可以依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本罪告诉的才处理。重婚有哪些形式事实上,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5
    2023-07-04
    335人看过
  • 复代理有哪些法律后果
    复代理的法律后果,因具体情形的不同而有不同。简单说明以下几点:1、复代理中的复代理人,不是代理人的代理人,而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其所为法律行为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2、在复代理有效的情况下(包括被代理人事后追认的情形),代理人只对复代理人的责任及对复代理人的指示有过错时,就其过错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没有过错,则代理人对复代理人的行为不承担民事责任。3、如果不是有效的复代理,则由代理人对转托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被代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一、什么是受托人有转委托权有转委托是受托人应当亲自处理委托事务,经委托人同意,受托人可以转委托。转委托经同意的,委托人可以就委托事务直接指示转委托的第三人,受托人仅就第三人的选任及其对第三人的指示承担责任。转委托未经同意的,受托人应当对转委托的第三人的行为承担责任,但在紧急情况下受托人为保护委托人的利益需要转委托的除外。转委托的权限和期限不得超过原委托权限和期限
    2023-03-11
    435人看过
  • 不符合婚姻条件有哪些法律后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龄的。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15:52:30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2023-05-01
    403人看过
  • 虚假离婚有哪些,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虚假离婚有哪些假离婚是指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本无离婚的真实意思而因双方通谋或受对方欺诈而作出离婚的意思表示。1、通谋离婚。指婚姻当事人双方为了共同的或各自的目的,串通暂时离婚,等目的达到后再复婚的离婚行为;2、欺诈离婚。指一方当事人为了达到离婚的真正目的,采取欺诈手段向对方许诺先离婚后再复婚,以骗取对方同意暂时离婚的行为。二、假离婚有什么后果?虚假离婚虽然履行了离婚的程序,但欠缺离婚的条件。因此,对于虚假离婚的效力应当区分以下两种情形:1、虚假离婚当事人均未与第三人结婚的,其离婚可以被宣告无效。现行的《民法典》和《婚姻登记条例》,为最大限度保障婚姻自由,尊重当事人人身自由及隐私,在行政程序上已取消对虚假离婚的处罚,婚姻登记机关也不再对虚假离婚登记行使撤销权。因此,通过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的虚假离婚,无法获得婚姻关系上的救济,所产生的后果应由当事人承担。虚假离婚当事人系在人民法院骗取离婚调解书的
    2023-03-30
    468人看过
  • 离婚后果具体包括哪些,夫妻离婚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一、离婚后果具体包括哪些离婚主要有这几个法律后果:1、夫妻双方婚姻关系解除。2、如果涉及子女抚养的话,子女抚养权归属一方。3、夫妻的共同财产要分割,共同债务要共同承担。二、子女关系的处理(1)离婚不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2)未成年子女和父母一方生活,但父母双方均为其监护人,关于该子女与哪一方共同生活以下列方式确定:①双方达成协议的依协议②达不成协议的由法院判决: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3)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当支付子女的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4)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三、离婚后的财产处理1、双方
    2023-02-26
    390人看过
  • 法律对转租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擅自转租有以下法律后果:(1)未经出租人同意擅自转租,出租人依法享有解除权。(2)未经出租人同意擅自转租,转租合同效力待定。一、不能转租的房屋有哪些不能转租的房屋有:1、承租人拖欠租金的;2、承租人擅自在租赁房屋内建造的;3、预租商品房;4、租赁合同中未约定转租,出租人不同意转租的,承租人不得擅自转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造成租赁物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二、房屋租赁期间把房屋转租有效吗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因此,如果承租人擅自转租房屋,是无效的,受到的损失只
    2023-04-01
    379人看过
  • 非法集资的行为有哪些法律后果?
    非法集资的四大行为如下: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集资,即集资者不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2、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货币形式为主外,也有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3、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不特定的对象”是指社会公众,而不是指特定少数人。4、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为掩饰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与投资人(受害人)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遇到非法集资首先不能慌乱,当事人可以立即报案,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非法集资行为的具体规定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非法集资,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2023-07-06
    345人看过
  • 判处死缓后有哪些法律后果
    缓刑与死缓有什么区别缓刑与死缓的区别主要有:(一)适用前提不同。缓刑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条件。(二)执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宣告死刑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三)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2年。(四)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死刑缓期执行的后果为:在缓刑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或予以减刑,或执行死刑,在缓刑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判处死缓后并不代表就死不了了,此时法律上面
    2023-06-11
    135人看过
  • 合同诈骗的法律后果
    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1、因欺诈签订的合同被撤销的,当事人因欺诈所得的财产要予以返还给受害方;2、不能返还的,要折价进行赔偿;3、因欺诈方的过错给对方造成其他损失的,要赔偿对方受到的损失。合同诈骗的类型1、以合法手段掩盖非法目的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加行骗手段的隐蔽性。更有甚者,公司连自己招聘的员工都骗,情节十分恶劣。2、重操旧业者多屡骗不爽行骗者多数是具有多次行骗劣迹的行家老手,通常一旦罪行被识破,便马上闻风而逃。当他们认为风声不紧的时
    2023-08-12
    196人看过
  •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由谁承担后果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有: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孳息;(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该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用;(3)因返还财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措施。3、赔偿损失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范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确定:(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3)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
    2023-03-05
    147人看过
  • 骗税行为的法律后果
    自然人犯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刑事责任,有三个法定刑幅度。1、数额较大的(骗取出口退税款5万元以上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2、数额巨大的(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50万元以上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的(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250万元以上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即造成国家税款损失150万元以上并且在第一审判决宣告前无法追回的;因骗取国家出口退税行为受过处罚,两年内又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150万元以上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其他情形,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出口骗退税50万什么罪我国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出口商品,会对出口的商品进行退税,而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政策,通过虚报出口的方式骗取出口退税,如果骗取出口退税额度达到50万的,
    2023-07-07
    217人看过
  • 哪些法律允许撤销权?撤销权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权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2、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放弃撤销权后,造成的法律效果就是,该撤销权消灭;合同产生绝对的效力,该当事人不得再以相同的理由要求撤销该合同,而应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就构成违约。撤销权法律依据撤销权是指当具体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可撤销条件的情形下,合同当事人所取得的权利。但可撤销权是有期限限制的,超过了法定期限不行使,该权利消灭。《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
    2023-07-07
    320人看过
  • 一房二卖有哪些法律后果
    一房二卖的出卖人如未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办理登记手续,所有权不发生转移;此时出卖人就同一标的物与其他人订立的买卖合同均为有效合同,数个买受人同时行使请求权向人民法院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将房屋判决先行交付给先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买受人。一房二卖有法律后果吗一房二卖的法律后果有:当出卖人与买受人订立买卖合同后,如未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办理登记手续,所有权不发生转移;此时出卖人就同一标的物与其他人订立的买卖合同均为有效合同,数个买受人同时行使请求权向人民法院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将房屋判决先行交付给先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买受人。《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五百八十二条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
    2023-08-11
    69人看过
  • 善意取得有哪些法律后果
    一、善意取得的法律关系善意取得制度涉及到三方当事人,即原权利人、转让人和受让人。在三者之间形成了三种法律关系。1、原权利和受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原权利人和受让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善意取得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律关系。在善意取得情况下,原权利人和受让人之间将发生物权变动,即受让人出于善意即时取得财产的所有权,而原权利人的所有权则因此发生消灭。原权利人不得向山以受让人主张返还原物。也就是说,如果原权利人向善意受让人行使原物返还请求权,善意受让人则可以善意取得为由对原权利人的请求权进行抗辩。由此可见,善意取得制度是取得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方式。但对善意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性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善意取得是所有权继受取得一种方式。因为善意受让人取得所有权是以原权利人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另一种观点认为,受让人依善意而取得权利,从性质上讲属于原是取得。笔者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是国家立法基于保护交
    2023-03-16
    132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效力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骗婚
    词条

    法律上所指的骗婚是指以婚姻为诱饵,诈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按诈骗罪处理。 如果一方还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只是借婚姻索取了较多的彩礼,则不能按骗婚处理。 在实践中,男女双方领取了结婚证,如果只是女方家庭意识淡薄,对婚姻... 更多>

    #骗婚
    相关咨询
    • 骗保有哪些法律责任和后果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09
      骗保,应追究法律责任。达到刑事追究标准的,则要追究刑事责任。骗取的保险也要退回。
    • 重婚的法律后果有哪些重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3
      1、一般是对犯重婚罪的行为人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是重婚罪,我国明确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合同有哪些法律后果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04-06
      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后果有:1、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2、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 的法律后果有哪些,不当得利有哪些法律效果?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8
      一、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有哪些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的依据的情况下,一方取得不当利益,而使他方受有损失的事实。对于不当得利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但无论其属于事件还是行为,作为债的发生原因之一,发生不当得利引起债的关系形成后,必然产生相对应的法律后果。不当得利之债的法律后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生不当得利之债后,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负有返还基于不当得利获取的利益的义务,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享有不
    • 骗保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骗保的法律责任和后果是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1-20
      国家保险法的规定: (第一种情况限定保险公司的骗保行为,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种情况限定被保险人的骗保行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依此获得保险公司赔款的。也是骗保。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被保险机动车或者遗弃被保险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