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欠款直接起诉的需要的依据有:
1、当事人与对方的身份证明;
2、存在劳务关系的证据,例如劳务合同;
3、以及能证明对方拖欠劳务费的证据,例如聊天记录、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
劳务欠款纠纷可以起诉的范围:
1、用人单位未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的情况;
2、用人单位未建立用工管理台账的情况;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及其他必备条款、未交付劳动合同文本、未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证明等情况;
4、用人单位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未支付劳动者工资、经济补偿金及赔偿金的情况;
5、用人单位未遵守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和未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6、用人单位未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7、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未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8、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督检查事项。
工程劳务欠款起诉时限为多长时间
(一)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拖欠行为起算。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以通过一定的主张权利行为得以中断,中断后诉讼时效可以重新计算。
(二)因此,各承包商可以采取书面发函(对方一定要签收或采取挂号信等形式证明已送达)、向清欠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投诉(一定要有书面记录)、与发包方补充协议或签订还款协议等办法,使诉讼时效中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
劳务欠款直接起诉的依据有哪些
456人看过
-
需要哪些证据才能起诉工程款拖欠
50人看过
-
起诉欠款人需要哪些证据?没有欠条也能胜诉!
472人看过
-
私人借钱不还,法律起诉需要哪些依据
149人看过
-
债权人追讨欠款需要哪些证据,追欠款起诉状范文
119人看过
-
建立劳动关系需要依据哪些要素
492人看过
债务人欠货款,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订立欠条的话,债权人就需要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债务合同确实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不只限于借条,还包括了双方的收据、书证、电子证据... 更多>
-
人民法院起诉欠款证据都需要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2因债务纠纷提出诉讼的关键性证据,那么人民法院起诉欠款证据都需要哪些,是证明债务存在的证据,如借条、合同。对于时间较小的,最好还要有证明没有超过诉讼时效的证据。
-
民法典规定公司欠款起诉需要哪些证据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10公司欠款起诉需要的证据如下: 1、债务单位的工商登记资料、因业务联系产生的法律文件; 2、债务单位的财产证据; 3、对方的对公银行账号或者房产、车辆等的信息;等等。
-
欠款起诉状的证据清单都需要哪些东西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15根据《》第107条规定: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案件受理费。财产案件除交纳案件受理费外,并按照规定交纳其他诉讼费用。借款纠纷案件属于财产案件,所以借款纠纷案件诉讼费按照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除去案件受理费外,按照规定交纳其他诉讼费用。借款纠纷案件属于财产纠纷案件,其收费按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收取,其收费标准如下:财产案件收费(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比例分段累计交纳)不超过1万元的部
-
欠房租的起诉书需要哪些证据湖北在线咨询 2023-07-01想要起诉租客的必须有以下证据: 1、租客信息; 2、租房合同; 3、民事起诉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不服处罚起诉状需要哪些法律依据呢?山东在线咨询 2023-04-05不服处罚起诉状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