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构成条件:客体要件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一般侵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权不可以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主体要件是16周岁以上的行为人,即必须达到法定负刑事责任责任的年龄才能被判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客观方面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并致人死亡;主观方面要件为故意不包括过失。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以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已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通运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
就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则一般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有利,既不会判处无期以上徒刑,如果积极赔偿,则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诉,即使积极赔偿,最终也会使用上刑限。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延伸补充:
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性质最恶劣的少数犯罪之一。必须从重从快严惩。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学生伤害致死,教员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吗?
438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构成要件,该罪与故意伤害致死怎么样区分
63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伤害与死亡要有直接联系吗?
229人看过
-
死亡后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
110人看过
-
【过失致人死亡罪】浅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400人看过
-
探究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
107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有什么特征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07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造成了死亡,即对伤害,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但对死亡的结果,其主观上具有过失且只有过失。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 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或
-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10防卫过当伤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所谓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行为超过法律规定的防卫规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纵火构成犯罪怎么量刑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031、故意纵火致人重伤的判刑标准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绑架罪构成要件? 故意伤害致死处什么罪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16绑架后致人死亡的,以绑架罪所包容,一般不单独就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定罪。但是,如果实施强奸等犯罪行为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 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
-
故意伤害罪中的故意伤害中的过失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7我国刑法中的故意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的心理要素。认识要素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包括了对自己行为的内容、性质、对象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的明知。表面上看,本案中李某的行为似乎是符合刑法的认识要素的。就像张文认为的“从打击的部位和死亡结果来看,足见其砸击力度之大,下手之狠,绝非失手所能使然”。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刑法上的故意和过失在认识要素上是不同的,确切的说是在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