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构成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的相关要件和主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国家予以特别管理的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构成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需要满足以下客体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这类器材通常是由国家安全机关用于进行秘密侦察和联络。这些工具是国家安全机关进行技术侦察,履行安全保卫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使用不当则会侵犯公民隐私、企业的商业秘密等。另外,秘密联络、截密等器材直接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因此,对这些间谍器材的生产、配售、使用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范围由国家安全部确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生产、配售都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安排、批准。如1996年公安部规定,公安系统使用的普通密码、,密码机均由公安部办公厅机要处统一订购、配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机要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密码、密码机的申购、配发和安装。不得擅自购买、使用未经审查批准或从国外进口的密码机。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扰乱了国家对间谍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非法间谍专用器材流入社会,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侵害商业秘密同时将会给国家安全利益造成损失,尤其是秘密联络、截密电子设备等流入社会将给社会秩序和国家全利益构成严重的威胁。
根据本条的规定,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国家予以特别管理的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等专用器材是用来秘密侦听、拍摄侦查对象的言语、行动的工具,其余如空发式收发报机、密码本、密写工具、电子监听、截收器材等是用来进行秘密联络、破译密码、截密的工具。包括:(1)暗藏式窃听、窃照器材(2)突发式收发报机、一次性密码本、密写工具;(3)用于获取情报的电子监听、截收器材;(4)其他专用间谍器材。2、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行为。'非法'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生产、销售或者虽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销售但擅自超计划生产、超范围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是国家安全部门进行侦查、保卫工作的专用工具,其生产、销售均由国家安全部门严格控制。专用间谍器材的生产、销售在法律上属于一般禁止的事项,因此除非已有国家安全部门明确的指定、批准,原则上均属于非法生产、销售。实践中对于涉嫌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的,行为人必须提供其生产、销售行为已经国家安全部门指定、批准的证据,不能证明其行为为合法的,应当认定其为非法生产、销售。值得注意的是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是否属于非法行为的证据规则不同于一般案件,这是因为专用间谍器材的生产、销售除经专门特许外,均为非法,即国家一般性地禁止。而国家安全部门指定、特许专用间谍器材生产、销售是不同于其他行业管理的,其指定、特许行为一般是不对外公布的,所以,行为人不能提供国家安全部门指定、批准的证据,本身就说明其行为是非法的;同样,即便经过指定、批准的,如果其行为超出指定、批准范围,超出部分仍应认定为非法,'非法生产'是指未经批准,运用各种手段加工、制作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行为,实践中常用的手段有自行设计加工,如设计加工窃听装置;自行编制,如编制一次性密码本;组装,如购买电子元器件组装窃听装置;改装,如把一般民用电子设备改装成电子截听设备等,不论行为人采取何种手段,只要从无到有地制造出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或者把普通民用设备经过改造变为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就构成非法生产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只要行为人生产的产品属于国家安全部确认的专用间谍器材,即使其产品质量、性能低于合法生产的专用间谍器材,也不影响本罪的成立。'非法销售'是指未经批准擅自经营专用间谍器材或者向没有法定使用许可手续的单位或个人出售专用间谍器材的行为。为了出售而走私、购买专用间谍器材的,以'非法销售'论。但如果走私专用间谍器材达到走私罪标准的(偷逃应缴税额在50000元以上),应作为牵连犯比较两罪分别可能判处的刑罚,从一重处断。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在主观方面是否必须具有以营利为目的,则不必过于苛刻,只要行为人出于故意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的,一般就可以认为构成本罪。
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如何认定?
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擅自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窃听器材,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该罪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件:
1.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窃听器材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仍然实施该行为。
2. 客体方面:该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管理秩序,包括对窃听器材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
3. 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擅自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窃听器材的行为,并且具有窃听器材的特定性能和用途,即专门用于窃听的器材。
4. 主体方面:该罪所适用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专门从事窃听器材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的人员。
根据以上要件,如果行为人具有以上所有要件,则可以认定为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同时,行为人还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因窃听器材所导致的损失等。
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为国家管理秩序,包括对窃听器材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管理。客观方面表现为擅自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窃听器材,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324人看过
-
法院对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一般会判几年
53人看过
-
窃听专用器材非法使用罪既遂的刑罚是什么?
390人看过
-
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的犯罪构成是什么?
146人看过
-
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什么?
340人看过
-
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既遂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252人看过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财产权利,它关乎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更多>
-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22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属结果犯,只要行为人违法相关规定,使用窃听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即构成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那在司法实践中,该怎么认定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换句话说,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呢请看以下内容吧。一、怎么认定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持有、
-
非法利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量刑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27对在公共场所偷拍和窃听恋人亲热,在公厕,澡堂偷窥偷拍,等等此类道德败坏的恶劣行为,我国目前的法律如何定罪?答复:你所咨询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节和程度,有可能构成以下几种犯罪:1、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根据《刑法》第284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此,“偷拍偷录”者,如果非法使用专用窃听、窃照器材,则违反法律规定,构成对社会管理秩
-
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会犯什么罪海南在线咨询 2023-01-031、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量刑标准如下: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非法生产专用窃听器材罪处罚标准细分云南在线咨询 2023-09-03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的处罚标准,可细分为:自然人构成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构成该罪的,对其直接责任人员按上述规定处罚,并对单位处以罚金。
-
非法销售窃听器材罪量刑标准为什么会是专用窃听器?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24非法销售专用窃听器材罪由下列要件构成: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 3、侵权对象是间谍专用设备的管理秩序; 4、客观上非法销售窃听专用间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