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隐私权可以通过协商和诉讼的方式维权。隐私权被侵犯了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对方不停止侵害,也不进行赔偿的话,被侵权人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侵犯个人隐私权怎么判
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判刑标准如下:
1、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情形如下: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监视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信件,偷看日记,刺探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公开;
6、调查、刺探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遭遇隐私侵犯,我该如何维护权益
56人看过
-
遭受侵犯,如何维护隐私权?
233人看过
-
公众人物如何维护自身隐私权的利益
244人看过
-
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怎样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88人看过
-
企业名称权被侵犯时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490人看过
-
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护
59人看过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 更多>
-
利益受损的合伙人如何维护自己权利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71:从法律上来讲,你讲的这个没有问题,因为房东可以不租房给你,房东和你的合伙人从法律的形式上没有过错。只怪你们之前没有签订相关约定。2:从诚信角度来讲,合伙人肯定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合伙人因为他的欺骗损害你的利益,你可以起诉他赔偿你的损失(要有与房东串通的证据,也要有因为拆伙后你受到损失的证据)3:你样的合伙人你还奢望与他再合伙,吃一亏长一智。长点社会经验吧。也不是所有的事情法律都能解决的。找
-
我想咨询一下,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如何维护甘肃在线咨询 2024-09-19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可以通过协商和诉讼的方式维权。 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对方不停止侵害,也不进行赔偿的话,被侵权人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
当自己的合法权利遭受侵害时应该怎么办?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14当自己的合法权利遭受侵害时应该依法维权。首先要判断自己权利受侵害属于哪类法律内容,可以先从谁侵害了你的权利入手。如是政府机关,还是普通百姓。如果是政府机关的话可能属于行政法的范围(当然民事的范围也是可能的)。如果是普通百姓的话,则看你受侵害的权利类型判断是属于民事范围还是刑事范围。如果是刑事范围,则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寻求帮助。如果是民事范围的,则你先判断属于合同、侵权还是其他范围的判断。然后查
-
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护?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21律师解答 权利受到侵犯时,依法维护的方式为:注意收集证据,与侵权者协商赔偿。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
公司法人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应当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6一、提高自身素质,学法懂法用法。 广大员工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相关法律,做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旦发生争议纠纷,要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者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 二、依法签定合同,维护合法权益。 入职前,先签约。能签定书面合同的,就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定劳动合同的,就不签定聘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 三、加入工会组织,依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