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房屋的保修期到底有多长,更不用说搞清楚承建商承诺给发展商的保修期和发展商承诺给业主的保修期有什么区别,因此稀里糊涂吃亏是很常见的。一般来说,保修期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筑商对开发商的保修期。另外一种是开发商对购房者的保修期。
1、建筑商对开发商承诺的保修期是多长
关于房子保修期限的规定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分别如下:
(1)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最低保修期限为5年;
(2)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3)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两年。
(4)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这里所说,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规定的保修期限为最低保修期限,具体保修时间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合同为依据。所以,处理具体问题还是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保修期来处理。
2、开发商对购房者承诺的保修期是多长
根据国家规定,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要向用户明确保修项目和期限,并且不能低于上述规定的最低保修期限。一般来讲,开发商为了少承担责任,仅会比建筑商承诺给自己的期限稍稍延长一点。其实,房屋的保修期限是可以同开发商商定的,这就要求我们订立购房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作为合同附件的《住宅质量保证书》,看清楚上面所承诺的保修时间和起算时间;如果觉得保修时间太短,可进行补充约定。
一、楼上漏水造成楼下墙皮损坏怎么赔偿
1、受漏水损害的一方应首先请房屋质量检验部门对房屋漏水原因和如何补漏作出鉴定报告;鉴定出来后,如果是相邻方的原因,可凭报告要求相邻方立即或及时给予修补,并可向相邻方提出对修补期间造成的损害作出赔偿的要求。如果相邻方不配合,受损一方可将争议提交到法院。
2、《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
房子的保修期怎么算啊?到底保修多长时间?
383人看过
-
房屋的保修期限是多长时间(一般房屋)
336人看过
-
房屋保修期有多长?过了保修期,我们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
308人看过
-
房屋保修期是多长时间,房子过保修期了怎么办
118人看过
-
没有装修的房子保质期有多长
137人看过
-
成都房屋维修基金到底该交多少
168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房屋保修期是多长时间,房屋过了保修期该咋办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3-06保修期从交付之日起计算,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40条规定,具体保修期如下: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建设
-
房屋质量保修期有多长,一般多长时间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06房屋质量保修期一般为5年,自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保修期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约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质量保修书中明确约定保修范围、保修期和责任。
-
房屋的保修期一般是多长有没有法律规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3-11-291、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 2、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的防渗漏,为5年。 3、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4、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
农村房屋翻修的产权到底归谁所有香港在线咨询 2023-05-011、宅基地翻盖后产权归进行登记的所有人所有。宅基地也就是土地使用权,是和房屋产权联系在一起的,是不能和房屋产权分离的,房屋产权是按法律登记的权利主体为所有权人的,房屋和宅基地的权利人应以村委会批准的建房人以及在房屋管理及土地管理部门登记的所有人为所有权人的。 2。
-
担保人的借条到底有效期多长时间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51、借条上的担保人有效期一般依据担保人与债权人协商确定,如果没有约定的,担保期是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2、法律依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