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婚生孩子费用谁承担
离婚生孩子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如果双方在孕期离婚,男方应该支付抚养费,另外,女方生产孩子的费用,男方也要承担一部分。就抚养费的金额,双方可以协商解决,达不成统一意见的,女方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法院介入处理。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哺乳期间不允许离婚。如果女方提出离婚的,抚养费可以按当地实际生活水平与当事人的承受能力合理计算。如果是怀孕期则要另行计算生产期的费用,抚养费可以一起裁定,也可以生产后另行主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二条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二、不探视孩子不给抚养费可以吗
不探视孩子不给抚养费不可以。有抚养权一方不让探视的,另一方不可以以此为由不给抚养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仍有抚养、教育、保护孩子的义务。离婚后,一方直接抚养孩子的,另一方有支付抚养费的义务;对于探视权而言,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有探视的权利,直接抚养的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一方不给抚养费或者一方不配合行使探视权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
三、抚养费法律规定给到什么时候
抚养费法律规定给到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若是子女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二条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
离婚夫妻生下孩子后,谁来承担抚养费用?
152人看过
-
离婚后,两个男孩的生活费用由谁承担?
288人看过
-
起诉离婚起诉费谁承担,谁承担诉讼离婚的费用
316人看过
-
没领结婚证孩子归谁,抚养费谁承担
346人看过
-
孩子年满18岁父母离婚学费生活费谁负担
91人看过
-
孩子抚养费由谁负担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
306人看过
-
孩子生病医疗费用离婚孩子抚养费由谁承担山东在线咨询 2023-10-271、离婚孩子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给付标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子女生活、就学、就医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额一般可按照收入20-30%计算,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较稳定的奖金;无固定收入的,可依据当地的平均收入计算。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
-
夫妻离婚,孩子由母亲带,生孩子时欠下的费用该谁来承担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10既然是夫妻生孩子欠下的费用,就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该在离婚时就有明确的协议,不可能离婚后再来讨论。对于孩子来说,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
-
起诉离婚起诉费谁承担,谁承担诉讼离婚的费用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231、非财产案件受理费,是指当事人因人身权利或其他人身非财产关系发生争议提起诉讼案件交纳费用。离婚案件就属非财产案件。 2、财产案件受理费,是指当事人因财产而引起争议提起诉讼的案件交纳的费用。
-
孩子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谁来承担,如何承担?海南在线咨询 2021-06-29《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由不抚养孩子的一方每月按个人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两个的不超过收入的50%;如果发生重大费用及教育费等,待产生后再行主张。小张和小刘属于同居关系,两个孩子虽是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权利等同于婚生
-
夫妻离婚后,孩子的上学费用应该由谁承担,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3确定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 1、由父母双方协议父母通过平等自愿协商,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应予准许。但是,协议应当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为了防止父母双方损害子女利益的发生,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应当认真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能力、子女的需要、当地的生活、教育水平等进行审查,如果协议不利于子女的,就不应准许。 2、由人民法院判决双方协议不